童书含"自杀桥段"引争议 网友:有些家长就是矫情?

近日,有读者投诉称《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之《天真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知名儿童读物中出现自杀桥段的详细描写,相关作品因被质疑是否适合给小学生推荐阅读引发持续关注,一起来看看。

《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之《天真妈妈》中存在对自杀方式的详细描写。主人公马小跳因不想练钢琴而与朋友 讨论“哪种自杀方式比较好”。接着,两人的对话内容中 出现了“从楼顶上像鸟儿一样张开双臂飞下来”等语句

另一部《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则被指过分美化“死亡”。据报道,书中第145页在描述一段关于跳楼的场景时写道:“我再也承受不住人们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我决定结束自己的一生……我像一片树叶一般飘向大地,然而我并没有掉到地上, 却坠入一个绚丽无比的隧道里……”

以上两部作品均为知名儿童读物。《淘气包马小跳》由作家杨红樱创作,连续六年居于开卷全国少儿图书畅销榜前列,并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动画片舞台剧。《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由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杨鹏所写,在北京教育出版社版本中书的封面列有“新课标指定小学生必读书目”的字样。

对此,有网友表示,儿童读物中出现“自杀桥段”肯定不合适,教育出版社需要严格把关;也有网友称,孩子本来没有“自杀意识”,这类内容完全有可能引导孩子向不好的方向去发展;还有网友表示,出现“自杀”也可以,但必须有合理的引导,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针对被质疑的自杀话题,作家杨红樱于回应称,“早在一年前就对这点敏感内容进行了删改,现在的版本已经没有了。”她提醒读者,可以读读《天真妈妈》文字版原著,“读完整的故事,读自己的感受,断章取义是最坏的读书方法。”

目前,作家杨鹏并没有对争议作出回应。

北京教育出版社目前已经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面下架,此后也会加强内容把关,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作者杨红樱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回应称,《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系列图书在 2019年就已经改版,书中提及自杀部分的情节已经被删除。而所以今年5月份还能在该出版社网店购买到未改版的书籍,是因为网点平台存在库存遗留问题,接到家长和媒体反馈后,出版社已在6月20日前将该系列图书全部库存更换完毕。

近年来,中国童书市场空前繁荣。2019年童书在网络平台成交额,同比增幅超过图书整体增速,成交额占比位居品类第二,仅次于文教类图书。越来越大的童书市场也暴露出疏于监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前不久,有儿童幽默小说中,将正在讨论问题的女孩形容为“长舌妇”,《小熊过生日》儿童绘本中,暗示朋友“小鸡”变成了餐桌上的“烤鸡”。还有一些儿童图书赤裸裸地展示血腥、暴力等情节,引发社会争议。事实上,门槛低、销量大,是导致市面上童书内容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分级监管和阅读指导

对于儿童读物中的死亡教育,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表示,教育是要直面生死的。但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其结果就是,当孩子在现实里碰到问题而产生负面情绪,或有解不开的心结时,孩子也会逃避,而逃避的方式不外乎就是自杀、轻生,放弃生命的做法。

因此,有关一个人生的价值、死的价值,孩子需要通过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得到认识、理解和思考。这其中,家长和老师要依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科学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回归到事件本身,江爱萍称,从读物本身来讲,展现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或是他人真实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其中包含3点需求,至关重要:

第一,针对儿童出版物,我们的管理审查制度和分级阅读制度不能缺位。比如,一些读物不适合低龄孩子独立阅读,因为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前,是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也很难建立起事物间的关联。那么,童书分级管理体系有没有很好地指导家长,为孩子选择适龄、健康的童书?

第二,出版社和童书编辑,必须严把内容关。出版社一定不要见利忘义,遵守行业规范,做好行业自律,从事少儿出版的单位,应具备相关专业编辑力量,加强对少儿出版编辑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教育培训。引导出版更多精品儿童读物,用优质儿童读物驱逐劣质儿童读物。

第三,把书直接扔给孩子,不是阅读更不是教育。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童书时,应首选经典读物,最好自己先阅读一遍再推荐给孩子,或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必须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寄予陪伴和引导,这点尤其关键。当孩子遇到负面情绪时,告诉孩子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网友表示,其实童书作者本身并没有宣扬自杀,那只是书中人物短暂的心理状况,而且很多网友称自己是读“马小跳”长大的,也没见自己就想去“跳楼”,不懂现在学生和家长为什么这么“脆弱”,与其家长投诉这投诉那,不如自己好好教育孩子,那是你的孩子,你不教育让一本书教育,岂有此理……

这点正如教育专家江爱萍所说,反应现实问题,传递他人的真实想法,并没有错,只是未成年人心智还不够成熟,不具有足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自杀”描述本身的影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表示: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在看到书中描写美好的自杀、跳楼情节时,很有可能去模仿,最可怕的是群体模仿。他们很可能认为体验跳楼后,还可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告诉他们一种崭新的美好体验。袁勇贵主任强调,儿童读物也不要就自杀、性等问题避而不谈,但要以合适、健康的方式来讲述。袁勇贵主任建议,家长在购买儿童读物前,可以自己先读一遍,看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另外,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这样就可以及时引导,帮助孩子对书中内容进行正确地思考。

最后我想说,这个社会的确有不够美好的一面,面对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确实有责任从制度层面、产品层面和人的层面,不断深入探索和延展。同时,我也有着和杨红樱一样对某个时代的怀念:那时候没有断章取义的“扫雷妈妈”;那时候的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由衷地爱上阅读;那时候没有规定必须写读后感,孩子却能读出真情实感;那时候的小读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还拥有难忘的童年阅读的记忆。我有幸,从那个人文存粹,阅读自由的时代走来,且没有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