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源:统独间应找出妥协空间

民进党主席英文卸任时曾勉励党员,「在互动中了解中国」;绿营学者随即在本月受邀参加对岸学术研讨会,「民共交流成果如何,备受各界关注。但获邀访中的董立文表示,绿营与中国过去即有例行交流,外界不需高估这类活动意义陈淞山建议民进党化被动为主动,下届党主席可考虑举办论坛,邀请中国官员及学者以个人身分来台对话交流。

陈淞山认为,中国主动邀请绿营人士参加座谈目的是想进一步倾听台湾各界的声音,毕竟对中共来说,如果连和民进党对话都办不到,又何来与台湾进行政治谈判的可能;对民进党来说,这类交流不具特殊意义,最多只能证明与中国交流并非国民党专利,并尽可能累积与中国沟通的经验

陈淞山认为,与其让绿营学者零星登陆,被中国各个击破,不如由民进党自行筹划交流活动,邀请对岸学者来台访问双方交流机制逐渐成熟后,民进党甚至可考虑推派吕秀莲谢长廷、蔡英文等具指标意义的重量级人士访问中国,掌握两岸交流的主导权

振源也说,绿营与中国的交流方式如果只有参加中方活动,长期而言仍有局限,因为双方无法发展对话平台,互信终究无法建立。童振源认为,民进党应化被动为主动,向中国展现台湾主流民意,并诠释宪法定位,随后找出两岸在统独间的妥协空间创造性模糊,进一步建立互信。

段宜康则认为,民进党应秉持「热烈欢迎,戒慎恐惧」的态度,尽可能扩大中国的交流领域;先认清中国与绿营交流一定有特殊目的,但不排斥与中国官方学界企业界新闻界的任何交流机会

郭正亮表示,中国为使台湾发生政党轮替后,仍能延续既有的两岸政策,的确需要民进党接触;民进党则因经贸问题必须与中国交流,双方都有交往的拉力。但他认为,民进党必须让中国相信,自己是真心想要交流,且有意将互动制度化,双方才有可能产生互信。

董立文认为,民进党过去就时常与中国往来,外界不需高估近期交流的意义,但他研判,中国这次高调接待绿营学者,是想借机警告国民党,不要每到选举就拿反对党勒索中国,因为「我们也有和民进党对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