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虱瓮」迁村?鱼池乡惊见集体溯流!

鱼池乡一处田沟出现土虱集体溯流钻洞画面,让人好奇。(沈挥胜摄)

土虱鱼集体溯流的情形。(沈挥胜摄)

土虱鱼集体溯流的情形。(沈挥胜摄)

体型判断,应是放养防治福寿螺泰国土虱鱼。(沈挥胜摄)

鱼池乡农会补助农友茭白笋田放养泰国土虱鱼,用以防治福寿螺,但因被环保人士批评,目前已更换鱼种,改为生命力远远不如土虱的青鱼。图为昔日发放土虱鱼的情形。(沈挥胜摄)

民间传说,土虱鱼在冬季枯水期会群聚在较潮湿的泥洞中,缠成整球整团的,俗称「土虱瓮」。南投县鱼池乡1处田沟,27日出现许多大尾的土虱鱼,集体溯流钻洞画面,让不少人联想,牠们是不是正在搬家,抢进冒水的源头,一起撑过冬季?

不过有农友解释说,那是多年前鱼池乡农会提供给茭白笋农作为防治福寿螺的泰国土虱,因为有效、好用,农民惜命命,舍不得宰食,长期累积来,数量渐多。每年冬天茭白笋翻耕放掉田水时,牠们真的会逆势上溯,找水洞往内钻,成了另类「土虱瓮」。

共和村苏姓农友说,茭白笋农把田水放干后,还是会把牠们全找出来,集中养在水缸里,以避免水源不稳造成意外损耗。明天春耕时,会再把牠们放回田里,请牠们帮忙吃掉会严重危害作物的福寿螺。

鱼池乡农会长期补助农民放养泰国土虱,每分地提供6尾,防治福寿螺的成效不错。但2011年因消息媒体曝光,遭环保人士指责「外来种冲击生态」,因而喊停,后改放养青鱼。

但俗称「乌鰡」的青鱼很难越冬水太浅无法存活;岁末整田过程中,往往捞起来再放回去就死翘翘!且青鱼单价成本约为土虱的两倍,鱼苗货源不稳定,出钱作公益的鱼池农会吃不消,只好减半补助,每分地提供3尾。

总的来讲,多数农民还是喜欢土虱。他们整地时,每1尾都是惜命命,像宝贝般照顾、舍不得抓来「加菜」,在农会提供土虱鱼那段期间,能照顾存活的都保留累积下来。

农民说,共和村的溪流生态,并没有因为田里放养土虱而明显改变,该有的原生鱼都还在。环保人士关心生态固然值得肯定,但青鱼也是外来种、草鱼也是外来种、鲢鱼也是外来种!夜市卖的当归土虱,与放养茭白笋园的相同啊!为什么就特别关注农民?

他们说,种田的单纯只为养家糊口,茭白笋田内那几条,相较于放生团体每次几万尾、几十万尾的在放,只能算是超级「小咖」!

长期关心环境的立委蔡培慧认为,推动无毒农业时代趋势生物防治法有利于农业用药减量,其天敌生物的选择确实有讨论空间,但不宜只限於单项讨论;应扩大兼顾整体性与全面性,让议题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