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有机农业非为「钱途」
有机农业已逐渐成为风潮。近日来走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发现想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对在地安全农业的推动是件可喜的现象,也有助于因应自由贸易谈判下国外农产品的大幅开放进口。然而在与从事有机农耕的「农夫」深谈时却发现目前经营有机农业有两种心态,有部分人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永续,希望与大自然维持和谐共存。因此尽管生产过程备感艰辛且除草、除虫等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工,产量也较传统农耕低很多,卖相也不够好,还要忍受几乎没有收入的三年转型期,但是他们还是甘之如饴无怨无悔,言谈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土地、作物、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有机生产的坚持,紧守自然资源循环永续利用原则。这样的作为让人感佩,也期盼这股力量能感染所有的农耕者,让有机耕作成为台湾农业主体,使得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都能享受到真正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远离黑心农产品的威胁。
另有部分业者从事有机农业系着眼于官方提供优渥的补助以及可以卖的比一般农产品高出很多的价格,把有机视为是一个有钱途可以赚钱的行业,而不去了解从事有机生产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一旦官方不再补贴或短期无法获利时往往走回头路,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蒙混图利,让消费者花较高的代价(高出一般农产品20%—120%)却无法确保食用安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导致消费者对市售标榜有机的农产品失去信心,成为当前推动有机农产品行销的一大难题。
套用日本有机农业教父藤田和芳所强调的要收获安全的食品,最重要的是播种「信任」。在美国一旦出现违规生产或经营有机农产品,不仅要罚款还要负相关刑责,且有机认证范围广涵盖包括:生产、加工、零售商、餐馆、代工生产等,台湾官方不能只喊口号,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落实有机农产品认验证管理,让农民、商家、验证机构等均不敢心存侥幸,也才能建立消费者的信心。
从事有机农业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实践,也是一种良心的事业,需有理想有目标才能克服万难坚持到底。它需要内外环境的配合无法速成,必须从教育着手让民众了解有机农业的真谛,将「敬天爱人」成为一种价值观,千万不要把发展有机农业当做「政绩」、「赚钱」的口号,不顾现实一味追求有机户数以及面积的增加,甚至标新立异(真正有机就该无毒),忽略了有机农业的本质,反而扼杀了有机农业在国内生根发展的机会(日本推动有机农业历史久远,迄今真正的有机农产品也只占农产品总量的0.13%)。
有机农业是抗衡自国外进口大量低价农产品的利器之一。不过要有效推动有机农业必须要有完整的配套包括︰有机农业的立法与规范、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机意识的建立、相关技术的研发、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有机农业、有机认验证的严谨规范等,并建立从生产、销售到消费者手上各环节的有机认证,才能让有机真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能如此有机成为台湾农业主体的理想才有实现的一天!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