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车险/车险走向客制化 以驾驶行为、里程算保费
▲车险走向客制化,以开车习惯、开车时段、里程计算保费。(图/记者周宸亘摄)
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下,车险也走向客制化。从2016年起正式引进国内的UBI车险(Usage-Based Insureance),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利用大数据跟远距的装置,记录下该车辆的驾驶行为、里程等,再依此计算保费。
保险局表示,UBI车险在国外已有好一阵子,国内则是2016年2月核准第一张保单,主要是让保户可以选择是否在原本的车体险中附加UBI条款,以此减免保费。过去传统的车险,是依照车主的性别、年龄、肇事纪录等来计算保费,但真正使用这辆车的人不一定是车主,风险就难以评估,但UBI车险是以车辆本身作为计价基础,依照该车辆的驾驶人过去的驾驶习惯、里程、驾驶时段等来计算保费,「不管是谁开,都是只看该车辆的纪录。」
保险局从2016年起已经陆续核准3家产险公司,其中泰安产险已经开卖。保险局表示,目前核准的3家产险公司商品,大多是让驾驶人从手机上下载APP,或是送车主车载装置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装在汽车内部来记录驾驶行为等数据。
而各家产险公司依照的数据也不同,但不外乎3种:里程数、驾驶行为、驾驶时段。保险局说明,驾驶时段是根据该车辆的经常驾驶时段,借由大数据分析高、低风险时段,换言之若常在尖峰时段开车者风险就较高;驾驶行为则包括是否喜欢急煞车、猛加速等,若开车有这些习惯者,风险也较高,相对保费也会比车速平稳者来得高。
UBI车险量身订做已成为未来趋势,尤其对驾驶纪录较安全的人保费计算上会比较便宜,保险局也坦言:「就是因为有比较便宜,才会有人要买!」可是最大隐忧,在于部分驾驶人不希望自己的驾车的里程、时段等资料被追踪,保险局则表示,对于这相关纪录,保险公司都应该要尽到保密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