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有1/4机会得心房颤动...恐致中风! 长庚研究新药成效

▲长庚血管内科医师詹益欣说明,长庚研究团队发现口服抗凝血新药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治疗风险。(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心房颤动是一种老化疾病,40岁以上民众终生约有1/4机会罹患,若没有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缺血性中风。不过,用于降低中风风险的传统抗凝血药物(Warfarin)又有容易增加出血等副作用,若是脑出血死亡率可达五成。长庚研究团队今(4)日发布研究成果,发现口服新药可以降低出血风险,也能减少肾脏损伤。

林口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医师詹益欣指出,国内每年新发生的心房颤动患者约三万人,主要是因为心房内不规则电气活动使心跳呈现不稳定速度,这也使血液在心房内流速减缓或滞留,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剥落后顺着血流达到脑部造成阻塞,就会引起缺血性脑中风。统计约每6名脑中风患者就有1人是因为心房颤动引起,每5小时就有1人因为心房颤动中风。

詹益欣表示,心房颤动治疗分为两个面相,第一是疾病本身的心律不整问题,可用药或者手术方式使心跳恢复正常;其次则是针对并发症中风的风险,经过评估风险高者需用口服抗凝血药物治疗。不过,传统抗凝血药物Warfarin的副作用容易增加出血风险,最严重会有脑出血风险,一旦发生死亡率可达到50%。而且亚洲人因为基因遗传饮食习惯因素服用Warfarin脑出血风险是西方人的4倍。

林口长庚医院心内医疗团对和长庚大学生物统计研究中心利用台湾本土健保资料库研究,发现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Dabigatran及Rivaroxaban与传统抗凝血药物Warfarin相比,可以减少缺血性中风、脑出血、颅内出血的发生。

▲▼长庚研究团队发现口服抗凝血新药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治疗风险 。(图/长庚心血管内科医师詹益欣提供)

研究显示,传统抗凝血药物Warfarin比较,Dabigatran可显著减少29%缺血性中风发生率、35%住院性大出血发生率及56%颅内出血发生率。Rivaroxaban则可显著减少43%缺血性中风发生率以及70%颅内出血发生率发生。另外一则研究更发现,Dabigatran和Warfarin相比减少急性肾脏损伤风险。

詹益欣指出,新型药物若符合条件由健保给付使用,不过仍有必须注意的地方,因为药物必须由肾功能代谢,慢性肾脏病4度以上等肾功能不好者不建议使用;瓣膜心脏病造成的心房颤动,或是置换金属瓣膜患者医学上亦不建议使用。

詹益欣说,心房颤动的症状并不典型,常见有心悸、喘、头晕,偶尔还会有像是鬼压床睡觉时难以动弹情况,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建议民众定期自我检测脉搏,若发现脉搏不规则,就要多提高警觉并及早就医检查

林口长庚心脏内科医疗团队建议,民众在日常生活上减少盐份摄取,多吃鱼,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以及适当运动并维持健康体重等,同时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均有助于维护心脏血管健康,及减少心房颤动及中风风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