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客观认识大陆「集体领导制」

报社

习近平日前主持中共权力核心圈「民主生活会」,李克强汪洋等成员逐一在习面前自我检讨,并听取习的点评与指示。台湾对中共「民主生活会」的概念太过陌生,也无人关心或讨论,但这场会议透露出的讯息,往往更能反映中共高层的真实动向,值得台湾理解。

今年「民主生活会」官方措辞与往年格外不同,「极不寻常」、「风高浪急」、「泰山压顶」、「重大考验」,表面上是突出今年大陆疫情防控、经济情势、美国施压等方面的险峻局面,实质上是衬托出习近平的政治判断力领导力个人权威,是大陆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关键

年初疫情与川普抗中,一度让大陆陷入「内忧外患」,外界看出中共的执政危机。但事实证明,习近平治理下的大陆不仅安稳度过了危机,还在西方社会普遍抗疫不力的对比下更显强韧。正如弹簧的原理,遭遇危机时,习核心的权威愈是受到质疑和挑战,一旦克服了危机,习核心的权威就愈加稳固和强势。

这就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外界看待大陆或中共政治走向,往往受限于「领导人因素」,总是把领导人的个人风格能力及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大陆政治演变的关键。在这种思维下,人们只关注某位领导人言行「强硬」或「温和」对中共政策路线的影响,或只注意到体制内「反叛者」或「派系斗争」会不会撼动一党制等。

这种思维存在明显的盲区,那就是忽视了中共的「集体领导制」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一套具有厚重历史惯性的「决策─执行」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个人权威固然重要,但这不过是影响体制运行、结构和秩序的诸多因素之一,只是在重大危机或者特殊情势之下,才能突显出其价值和作用。

中共的「个人权威」与「集体领导」是有机结合的,两者关系具有周期性。毛时代以降,邓核心、胡赵体制、江核心、胡温体制、习核心,中共高层权力结构「一松一紧」交替运行,尽管在「非核心体制」的时期,最高层个人权威趋软,大陆的经济社会可能有较松弛或自由空间,但这并不阻碍整个「集体领导体制」基于集体理性的集体决策,而这些决策从未偏离中共政治目标。

例如,胡温体制的10年,大陆照样以惊人效率和举国动员能力,救援四川地震、筹办北京奥运,亦以「零容忍」态度强硬处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风波、逮捕和监控各类反体制政治异见群体。以至今日,人们往往只记得胡锦涛倡导和谐社会、温家宝支持政治改革的片段,却不经意忘记了诸如巴马回忆录中披露的,与胡温在各个场合针锋相对的情景。

「集体领导」还具有自我纠偏机制,确保体制不会被个别人破坏,或带入险境。以矛盾最为复杂的中日、中美关系为例,过去20年直至今日,无论是钓鱼台争议,还是号称中美三大矛盾的「3T(贸易、西藏、台湾)」问题,都从未逾越中共处理对外关系的底线。屡屡在某一时期的「强硬」之后,中共领导层都会缓和、冷静下来,即便近期川普、蓬佩奥试图推翻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北京都保持定力,这都归功于集体理性决策。

再以中共处理党内政治问题为例,习的个人权威,本质上是来源于2012年前后北京高层处理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徐才厚等人的政治决断,这固然经过集体领导体制的「集体背书」,避免中共因高层分裂导致执政危机,更重要的是,习核心的新体制正是上述「集体自我纠偏」后的产物,同样是「集体背书」的结果。

回到当前,新冠疫情首先在武汉爆发,习近平下决心封城,阻止疫情蔓延各省,这是「个人权威」在关键时刻的作用。同时,中共调动和统筹党政军民商,以最快时间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成长、重启社会活动,这是日臻成熟的「集体领导制」效能所在。

中共的政治体制与权力运作和我们的宪政体制与价值观南辕北辙,尤其政治运作不透明,人民自由权选择权受到极大限制,非台湾所能接受。但客观而言,中共建政70年来「个人权威」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制度,确实有其「本事」,台湾乃至国际社会都需要客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