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如何面对台湾问题国际化

报社

美国日本、澳洲纷纷对台海紧张情势表态美国国会更不断出台友台法案大陆身受台海问题区域化国际化的压力,更积极展现肌肉。中共一向反对两岸问题国际化,反对外部势力介入,更将国际社会的表态归咎于蔡政府「挟洋自重」、「倚美谋独」,升高对民进党政府的批判强度。

问题本质内战与冷战

平心而论,两岸问题国际化其来已久,有深刻的历史、国际与社会因素,非一党一人之所能为,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1949年中共内战胜利,决定更改国号,两岸之争不再是政党之争,而是国家之争。中华民国虽然失去绝大部分的统治权,更在1971年丧失联合国代表权,但这个国家自1912年存在至今,维持了所有国家主权象征,仍具有现代国际体系中的国家人格条件,加上近年台湾人民的自我认同产生变化,因而有了国际化操作的空间

第二,1949年8月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美国发表《中国问题白皮书》,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1950年初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会介入台湾,但6月韩战爆发,美国立刻宣布台海中立化,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由此可知台海问题国际化是由当时美苏冷战格局所决定,非国共所能主导。冷战虽然结束,但是美国二战后长久以来在西太平洋的国际利益并未根本改变,随着中美对抗增温,美国只会把台湾牌抓得更紧。

第三,清朝在1895年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长久隔离,与大陆社会渐渐疏离,冷战后台湾整合进入美日经贸体系,与美日交往密切,生活方式价值观有一定的亲近感。与大陆虽然同文同种,但在大陆文攻武吓的压力下,心理距离渐行渐远。台湾社会认为无法凭一己之力对抗对岸的压力,必须引入外力保护,才能维持社会的繁荣与安全。何况如果两岸统一是对中华民国的消灭,台湾社会自然会有强烈的「亡国感」。

台海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人的内战加上冷战国际格局的延续,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否定中华民国在台湾70年的存在,窄化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部事务,绝大部分台湾人民都很难接受。蒋经国曾说只有中国问题,没有所谓的台湾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如果有所谓的「台湾问题」,更多的是台湾人民对生活方式的坚持与社会制度的选择,而非所谓的「中国内政」。

中国人的事由中国人决定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那就要想办法用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化解。中国人以和为贵、实事求是、通情达理,从来不是一个只相信拳头的民族;不要国际化、不要外部势力介入,就要用自家人说自家话的方式、语调、感情和管道;既然是自家人,就不能只凭实力说话,既然要凭实力,阻止台湾援引外力就不合理。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回忆汪道涵先生时曾有一段描写:「他首先回归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文化传统。在和台湾海基会已故前董事长辜振甫的互动中,演京剧、吟唱唐诗宋词,以戏喻政,以诗词诠释权力,一举手一投足,汪辜二人演出了最佳的对手戏,让全球华人蓦然发现,中国政治的优雅身段,戏中有戏情外有情。在古典的文化身影中,化解现代权力争斗的粗糙与无情。」时代巨轮不断前进,两岸再也没有类似辜振甫、汪道涵如此博学儒雅、传统文人风范的人物,但是减少权力斗争的粗暴与无情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回到台湾,外力固然可保一时的安全,但也有成为弃子的风险。两岸的接触与谈判还是要靠自己,在共同的认同与语言基础上,应可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伤害。

台湾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只要愿意,找到共同语汇并非难事。大陆拿出中国文化宽容大度胸襟与通衡达变的智慧,台湾对自己在东西文明与制度冲突中的关键角色有自信,两岸关系不是没有回旋的空间。民胞物与、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的人民都是同胞,都应视为手足,追求心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