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文白之争的最佳形容词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引用多段诗词,强调文言文的重要。(记者陈君硕摄)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以一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讥讽台湾这一波「文白之争」所可能导致的恶果,并指出其本质就是「去中国化」,这当然戳穿了主事者及其支持者画皮,于是激起他们的群起而攻。有意思的是,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当年学习古文功底来对陶渊明的原意进行诠释。

一时之间,他们比任何人都严谨地尊重古文的原意,指出《桃花源记》反映的是作者避世的愿望,甚至隐隐然有否定当朝的意思,进而否定安峰山引用此文的正当性。可惜他们忘了,这些解读不过就是中学生的古文常识,本就没有什么争辩的意义,至于安峰山此处所想表达的意思,同样也是今日常见的用法问题是此处的重点并非陶渊明的主观意愿,而是想要了解桃花源人的实际状况。更何况古文的原意与今人的延伸理解也并不冲突,不然的话,文学生命力何在?所有的文本阅读岂不都要变成训诂学

古文和历史新诠在台湾颇为盛行,很多人都喜欢标新立异,通过做出与众不同的解释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有时候这是一种创新,有时候则可能变成一种掉书袋,严重者则可能是灾难,而带有政治目的的再诠释那就更是智识上的恶梦

就在年初,也有一批人在拚命为总统府的「自自冉冉背书,当政治凌驾文学时,任何学理讨论都只能退场,剩下的只有政治正确和政治站队。这也证明他们并没有真心诚意地尊重台湾文学。而这些人的最大优势,并不在于中学水准的古文功底,而是踩准了如今的政治正确,至于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当然就不在他们的关心之列。从这个角度看,「不知有汉」并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境况,更适合的词汇是「夜郎自大」。

话说夜郎向来被后人视为蕞尔小国,但据《后汉书》的记载,夜郎可是「开境千八百四十里」的「大国」,而根据今人的考证,其东可达贵阳,西则到昆明,其面积比台湾还要大。这群喜欢卖弄文字人们,可别一边笑着他人看不穿,一边却沦为井底之蛙,画地自限之后却发现自己其实连夜郎也不如。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