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核心」之辩:从来都不是代词和形容词

文/吴婷 图/多维TW杂志提供

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马克思、恩格斯的答案是「缺乏集中和权威」;苏联为何瓦解?主流说法是民主集中制被弃为敝屣,「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遵义会议前的中国为何乱象丛生?中共的回答是「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历史一面镜子,可以知兴替、明得失,也可以成为验证「核心必然性」的有效工具。中共当下所处的历史交叉点,以及所面对的「内忧」「外患」,也可以用来佐证「核心」的正当性、合理性。但若将这一概念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大框架下来看,理解「核心」本身的内在价值意义,可能远比借助外部因素来推论更为妥当、重要。

孕育于民主集中制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虽然这是中共第一次以全会公报的形式确立党的核心,但「核心」作为民主集中制的一种重要表现,早已存在并不断被实践。所以,核心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些被外界讨论得沸沸扬扬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民主集中制中找到答案。

首先,核心从来不是一个代名词,而是一种制度。在一些人看来,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确立后,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黄袍加身」,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一个人说了算。殊不知民主集中制是大前提,「核心」不只是称号,或是对以往的评价,也不只属于某个人,而是实践的产物,且早已在中共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中具有制度因素。

其次,「核心」的功用和目的在于提高行动的能力和决策的效率,而非为个人加冕,这也是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所在。因为列宁最初提出这一组织原则时,主要的制度设计或是制度要点有两个:其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体现的是民主制;其二是集中制,也就是一旦得出结论,全体成员必须无条件一致执行,否则可能被开除党籍

如果得不出一致结论,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由一党的领袖来作最后的决定。这个最终决定,所有人无论赞成、反对都要执行。所以「核心」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当最高决策机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意见一致时,则由他最后拍板定案

列宁作为苏联的创始者,其「核心」地位的确立,是震撼世界十月革命。而此核心本身价值的体现,则是在季诺维也夫(Grigori Zinovyev)和加米涅夫(Lev Kamenev)的反对声中,他最终依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进行这场社会主义革命。在十月革命爆发前一夜给中央委员的信中,列宁解释了原委:「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目前提出日程的问题绝不是会议或是代表大会所能解决的……历史绝不会饶恕那些拖延时间而延误战机的革命者。」

反观中共自身的经验,也早在实践「核心」,且第一次出现是在遵义会议上。当时,会议确立了党务与军事由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指挥的领导架构,称为「三人团」。具体就是权力集中于三人团,三人意见不能统一时,由周恩来作最后决定。这是在中共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核心」的雏形。之后,领导权逐渐集中于毛泽东,并很快成为中共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核心。

行动才是最大的政治

「核心」确立之后,关键还在于维护。如何维护?不是部分官员的溜须拍马,不是中共喉舌歌功颂德式的政治炒作,而是认定方向后埋头苦干。用中共的话说,「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事实上,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在确立核心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领导人「禁止吹捧」「坚持集体领导,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的条文。划定「禁止吹捧」的红线,为的就是避免重蹈「中国梦」「两学一做」覆辙。后两者在部分官员和媒体吹捧下,已经沦为坊间笑柄。而写明「不许以任何理由违反」,就是明确告知8,000多万名党员,维护核心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听其言,观其行。中共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路,同时也套用在处理不久前香港立法会宣誓风波上。在中共看来,如果宣誓时不能做到足够诚恳、认真,那么就已经丧失了担任立法会议员的资格,甚至连再次宣誓的机会都没有。人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原来的立场,即便梁、游两人随后在口头上表示了「效忠」,想必也是言不由衷。鉴于此,在香港高等法院作出最终裁决之前,中国全国人大便选择主动释法,就是告诉「港独」群体,不论法院裁决结果如何,宣誓的庄严性都不容被挑战与践踏。

同样需要表达诚恳,且不容许被挑战的,是对于「核心」的维护与服从。建党以来,中共非常强调自身作为先进性政党的组织纯洁性。具体到个人,即党员自身的纯洁性。检验标准之一,就是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是否与中央保持一致。

思想决定的是意识,中共提出「四个意识」的原由便在于为「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基础」;政治意识在消除政治隐患,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拉帮结派留下的教训殷鉴不远;而作为前两者的检验,能否在行动上做到「四个服从」,能否在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内大胆行事,才是最大的政治。

已发布的六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发表于《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都用了大量篇幅阐述「核心」之于当下中国的必要性,同时对8,000多万名党员敲响警钟:假如继续「政令不出中南海」,继续在党内搞裙带关系,继续将维护核心当做自我保全抑或升迁的工具,曾经自诩的先进型政党,迟早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这是苏联解体留给习近平的梦魇,也是中共头顶始终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由于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所以对习近平来说,「核心」这顶帽子并不好戴,因为需要用实际的政绩在实践中去争取。与此同时,戴上了这顶帽子后,也并不轻松,因为核心之名并不是权力的累积,而是更多责任的担当。

从更大范围来看,在全球右翼思潮盛行的今天,中共却依然以「核心」为轴心,进行一场史上最大的「政治实验」,不能不令世界侧目。而这一场「政治实验」对于世界的冲击,恐怕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