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郭麒麟都做不到的事,就别再难为你家孩子了
一开始,觉得他真是个神童,6个月会喊爸,8个月会叫妈,长大后肯定天赋异禀。
去年幼升小,砸锅卖铁也要把他送进资源最好的学区房里,心想怎么也要为孩子铺好全美前一百高校的路。
等上了小学一年级,觉得他以后能上个国内重点大学也不错。
今年9月开学的前一晚,我再次调整了期待:考不上大学,将来学个技术也不错,只要不啃老就行。
二年级的课上了一个月后,我偷偷跟老公耳语:将来,他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应该也会塞点钱吧?
我已经想明白了,孩子,无论养成啥样,都是自己的。砸手里,你还能不爱他了吗?
当我能坦然接受最坏预期时,发现怎么看儿子都顺眼了。
孩子长大后不如自己
父母都期待孩子更加优秀,用力托举,希望他能到达自己未曾到达的地方,但孩子超越父母实在是个小概率事件。
“这孩子怎么没能继续自己身上一个优点”,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慨叹。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生个比自己优秀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个技术活儿?
再加上生命中巨大的变数,即使孩子天资聪颖、智力超群,也难免养着养着就养歪了。当然,也有先天平庸,在后天努力中日渐卓越的,他们的父母比中了彩票还让人羡慕。
孩子长大后不如自己,是父母的宿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是父母“集体潜意识”里一份巨大且遥远的期待。
网友问:“作为亚州首富的儿子,你的人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思聪回答:“这个问题挺简单的,作为首富的儿子,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能超过父亲。所以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有生之年,超过我父亲成功的高度。”
作为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的相声天赋很高,却也自认难以超越父亲。
你的孩子面对的其实是和王思聪、郭麒麟一样的挑战,超越父母,太难。
大人总是要为小孩托底的,只有意识到自己没有后路的孩子,才会拼命向前跑。这些孩子,就是好不容易奋斗到今天的我们:
积累了一定财富,拥有了一定社会地位,但仍然感受不到幸福和满足,永远都在奋力爬向更高处,害怕中途掉下去。
这种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就是:“你不能不如我”。
什么时候我们能放弃“孩子必须比父母更优秀”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轻松上阵,快乐和坦然地养育孩子。
是宿命,但不认命
一段心理学视频中记录了一个真实案例:母亲出身名门,名牌大学硕士,在一家世界著名公司当高管。父亲,是一名知名学者,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孩子,健康聪颖。
在孩子20多年的成长中,妈妈面对他的每一次小小失误,都表现出抑制不住的愤怒,年幼时是因为弄脏床单、尿湿裤子,长大些是因为写错作业、交错朋友,成年后是因为找了一份不怎么理想的工作。
妈妈甚至会在孩子达不到自己高标准的要求时,通过绝食、自扇耳光来惩罚孩子,动不动就哭诉:
“我这么要求你,是为了你好,是期待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同样的伤害,一遍又一遍施加在孩子身上,直至他变成了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自己身上:高期待之下的高焦虑,摧毁的不仅仅是她的情绪,还有她的孩子。
很多家庭中,孩子并不是没人管教,而是非常不幸地被扼杀在了父母的高期待里。
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一方面会催生焦虑,另一方面还会钝化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孩子做得再好都难以让父母满意,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放弃。
孩子,不是自己选择了平庸,而是在父母高期待下的否定中日渐平庸。
今天的你,回头看儿时的自己:有时考试也会考不好,时不时的还会撒个谎,扑克、麻将和电游,一样游戏也没落下……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你成为今天的你。
如果你认为儿时的自己“不够好”,也就会看不惯孩子身上同样的行为,就容易对孩子用力过猛,特别想去纠正,去加速。
如果你能从童年的自己身上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尽管我有时成绩考不好,但我是个爱学习,努力学习的孩子;尽管有时会撒谎,可那么做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尽管也会沉迷游戏,可后来还是学会了自律。
只有你从童年的遗憾中走出来,接纳自己,才能对孩子有更多的允许和相信。
我,本身没什么文艺特长,对儿子在这方面也没什么期待,请儿子给自己画幅画,就静静地做个旁观者,欣赏他,鼓励他。偶尔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也会提醒一下。
同样是提出练习要求,同样是给建议,你是带着“平常心”,还是“迫切心”、“功利心”,孩子都能感受到。
无论孩子表现得如何糟糕,父母能做的就是接受,并告诉他:“我爱你,我能帮你做些什么?”更何况你的孩子,并没有无所作为。
“爱”不该成为绑架和裹挟的借口,而应该是支持和理解的源泉,无论孩子能走到哪里,你能给的就是挺他。
孩子和你,是不同的人。你无需比较两个人谁更优秀。
想要得到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放弃优秀的执念。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结果才不会太差。
孩子,也并不是不如你,只是看上去和你不一样而已。无论我们给孩子多么好的条件,他们也不会按照我们设想的道路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