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文顿定义了黏土动画
「黏土动画之父」威尔.文顿,与其打造的人偶模型合影。(摘自greenwichtime)
您或许没听过威尔.文顿(Will Vinton)这个名字,但如果是在1980、90年代电视陪伴长大的人,铁定看过他的作品,现在大家所熟知的M&M巧克力豆卡通形象和「加州葡萄干乐团」就是,已故流行乐天王麦可.杰克森的音乐电影《月球漫步》中的动画制作,也是他主导的。而美国奥勒冈州波特兰市之所以能成为动画重镇,他的贡献尤大。
美国鬼才导演魏斯.安德森今年以定格动画电影《犬之岛》(Isle of Dogs)再获好评,该片手工制作多达1000组动画偶,包括500只造型各异、各有特色的狗狗,透过13万张照片,创造出了拟真的动作。而其制作设计师保罗.哈洛德(Paul Harrod),相当于统领电影视觉的大脑,就是「威尔.文顿工作室」资深艺术总监出身。
定格动画(又名逐帧动画,Stop Motion)制作起来最难的之一是黏土动画,而威尔.文顿对这些技术的发展贡献卓着,为黏土动画界的第一把手,有「黏土动画之父」称誉。10月4日,文顿因多发性骨髓瘤于波特兰辞世,享寿70岁。
大学时代,文顿最沉迷西班牙「建筑鬼才」高第的作品。高第的作品流线元素丰富,要制作类似风格的建筑模型,不能用普通的硬卡纸等材质,于是文顿选择了黏土来制作,就这样踏入了黏土世界。
后来文顿结识战友鲍伯.加丁纳(Bob Gardiner),两人开始利用黏土来制作动画。1973年,两人投入了短片《周一闭馆》(Closed Mondays)的制作,短短8分钟,里面整整有1万1520个镜头,每一帧都需要调整一次黏土人物,最后耗时18个月完成。1975年两人以该作在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一炮而红。
文顿随后在波特兰成立独立工作室,并于70年代末期拍摄了《补鞋匠马丁》、《李伯大梦》及《小王子》等文学改编的动画短片三部曲。1976年,文顿注册了「黏土动画」(Claymation)一词,正式为这门新兴艺术订下正式名称。
设独立工作室 完成多部巨作
1985年,《马克.吐温历险记》问世。文顿引领工作室人员,足足花了三年半时间、使用了24吨黏土,才完成这部史上首部全黏土动画长片。同一年,文顿受迪士尼之邀,参与特效制作的《天魔历险》(Return to Oz)也正式上映,并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奖提名。
文顿之后还主导了麦可.杰克森的音乐电影《月球漫步》(Moonwalker, 1988)中的黏土动画制作。此外也接了不少广告案子,包括现在大家所熟知的M&M巧克力豆卡通人物,以及虚拟乐团「加州葡萄干」(The California Raisins)等标志性广告角色。
但是2002年,威尔.文顿工作室却陷入财务困难,工作室最大股东、耐吉集团创办人菲尔.奈特(Phil Knight)决定把文顿踢走,2005年该工作室更名「莱卡娱乐」,并跻身好莱坞定格动画新贵,文顿则另成立了「文顿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