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胸腔病院 教导民众流感疫苗与注射之认知
▲流感疫苗注射后2周可以产生保护力,对健康成年人有70至90%的保护效果。(图/卫生局提供)
每年10月1日为流感疫苗施打起始日,有鉴于去年流感人数暴增,政府推广扩大疫苗注射人数增加至600万人,年龄群从65岁降至50岁,学生从国小一年级提升至高中皆可施打,以求降低流感的扩散,卫福部胸腔病院,配合台南市卫生局政策,协助学生流感疫苗注射3万多剂,约占台南市学生注射人口的4分之1。
卫福部胸腔病院内科吴盈勋医务秘书指出,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其中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节性流行,台湾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有A型的H3N2亚型、H1N1亚型及B型流感病毒等3类。我国使用之疫苗,为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对北半球建议更新的病毒株组成,其保护效力与各国状况相同。
流感疫苗属于不活化疫苗,一般流感疫苗注射后2周可以产生保护力,对健康成年人有70至90%的保护效果,老年人可减少50至60%的严重性及并发症、减少80%之死亡率,故施打了流感疫苗以后可能还是会有感冒或得到流感的可能,但其严重度会下降。常见的高危险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心脏病或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压、洗肾慢性病病人,仍建议要注射流感疫苗,以提升免疫力。
当然,在疫苗注射时要询问病人对蛋的蛋白质是否过敏、过去注射疫苗是否曾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若有则为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注射后宜观察病人是否产生不良反应,需30分钟后才让病人离开,如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或心跳加速等急性症状应尽速就医。原则上,发生严重之机率很少,去年发生流感重症或死亡病例,多为未接种疫苗所引起,相对于副作用,注射疫苗的好处还是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