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确定义农民 德国以「农业经营计划」确保农地农用

台湾独特的「豪华农舍」现象,不仅稀释农地面积,更可能影响邻近水稻生长、污染灌溉系统。(图/记者张语羚摄)

良田豪宅》系列报导

文/张语

「越来越多农田,不是种田是种房子,」宜兰县议员薛呈懿说,她这几年搭客运往返北宜看到宜兰变丑了。雪山隧道通车后,每逢假日一定大塞车车潮伴随着人潮,人潮带来的钱潮不只壮大宜兰观光,大把大把的钱也洒进了宜兰人引以为傲的农田,一卡车一卡车的废土就这么倒进了肥沃的兰阳平原,长出7600栋以钢筋维水泥为骨干,永远不会结穗的「豪华农舍」。

随着民间反弹声浪益发高涨,宜兰县林聪贤在今年2月紧急喊卡,暂停所有农舍建照核发两个月,162件建照申请案也全部退回。4月7日公布《兴建农舍申请人资格及农舍建筑审查办法》,所有农舍起造人必须有「农业经营事实」,且签下务农切结书,农业处长杨文全说,到4月21日为止未核发任何新建照。

熟悉德国农地管制政策的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颜爱静认为,「其实今天谈农舍的问题有点末端」,应该从最源头进行土地使用管制。2012年,颜爱静接受农委会补助前往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邦(Freistaat Bayern)考察,那里是德国农业重镇,欧盟许多共同农业政策都会先在巴伐利亚邦实验再扩及全欧洲。

▼巴伐利亚邦Bernried镇长Josef Steigenberger(左一)说明该镇的土地使用计划,并于会后与颜爱静(右二)合影。(图/颜爱静提供)

颜爱静指出,德国的土地使用管制非常严格,「不是随便说你是农民就可以盖房子」,农舍必须盖在住宅区或农业住宅区,严格落实市镇土地使用计划,如果属于计划范围内土地可以申请新建或改建房舍,若属于计划范围外的土地则不行,更不能以个案申请变更等方式通过,避免农舍、工厂等「乱长」在农田中,保存农地的完整性

▼巴伐利亚邦Wayern镇住宅集中形成聚落,即为该地的住宅区或农业住宅区。(图/颜爱静提供)

在德国,买、卖农地超过两公顷必须经过许可,避免农地过于集中在某些为了炒作买地富人手中,造成农地不健康分配。审核的办法也很特别,卖家土地附近的专业农、兼业农、非农民可依序获得优先承购权,简单来说,如果没有专业农要买,兼业农才可以买,除非兼业农不买,接着才轮到非农民。

此外,德国专业农的定义非常明确,年收入需达到5万欧元,要有一位全职人员且必须是农场主人,一年最少工作280天,兼业农收入则需介于2.5到5万欧元,不一定须为农场主人,可以从事其他非农工作,即所谓的「半农半X」,一年最少须从事农业工作140天,两者的共通点就是「收入」和「时间」,专业农、兼业农皆明确登录在政府资料中,各种补助政策会因身分不同有所不同,种种措施都是希望促使兼业农转而成为专业农,培养更多的专业农照顾农地,确保德国农业结构不致分崩离析。

▼巴伐利亚邦农村重视地景保护,因此道路不会是笔直的,略为蜿蜒曲折保留环境原始风貌。(图/颜爱静提供)

农地移转不仅牵涉面积、买家身分,虽然有专业农、兼业农到非农民的承购顺序,但其实德国的「农民定义」是架构性的规范,每个地区都享有自由解释的空间,一方面让各地主管机关顺应当地情势,一方面避免法律不断更改的风险,农业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随时都在变动,像是二战后认定有5头牛者为农民,但现在一般大约养35 到40 头牛。

德国保护农地的关键在于「农业经营计划」,虽然有两公顷以上农地移转需经许可、承购人优先顺序等条件,但是农地移转或承租其实没有规定资格必须为「农民」,只有优先购买权,不管真农民、假农民都必须提出农业经营计划,这块地要种什么、多少公顷、资金来源与使用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确保买到或租到土地的人一定会「农地农用」,严格执行法规让假农民也不得不当真农民。

▼巴伐利亚邦Wayern镇畜牧业以放牧为主,牛只可以徜徉在大片草原上。(图/颜爱静提供)

德国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早在1960年代就有了,巴伐利亚邦粮农林业部部长Hans Eisenmann曾于1971 年年度预算审查会中说:「大部分人只看眼前利益,现代的工业社会只会从生产线制造的角度看待粮食生产,却无视于农民的效率不能用工业生产标准来衡量。」也许这就是台湾农田种满房子的原因,大都为了投资获利或满足田园梦等眼前利益,长远来看,保留农地的价值绝对远超过帐面上惊人的数字,农村地景、生态和粮食安全等都不是金钱就能够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