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难分语气用词 ChatGPT恐造成无心冒犯

心理学中有「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亦即过度高估自身能力。在使用生成式AI进行英语沟通时,尤其是台湾英语能力中高级、低中级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日益严重的风险。

需注意的是,尽管生成式AI对语言能力较弱的使用者来说,确实带来了改善,但也可能误导使用者对语言的能力感,恐会掩盖掉作者本身语调、风格和词汇选择。

对于风险较高的英语沟通,例如演讲、新闻发布、外交信函等,语调、风格和词汇选择对维护专业品牌形象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生成式AI的局限性,让使用者无法了解这些问题,而相关议题处理的失败,恐将导致声誉受损,甚至冒犯到受众目标。

生成式AI无疑能够提高使用者的生产力和技能,但是对于英语能力中等和低中级使用者而言,情况将较为不稳定,这些人在国际组织的销售、市场营销、公关部门中,成为AI辅助「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受害者。他们对于AI的依赖,可能导致不适当、不专业的沟通,同时又处于感觉自己语言流畅与准确的错觉之下。

因此,大家必须对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重要区分。生成式AI能帮助使用者达到高度准确性,却无法保证同样的沟通品质,即使提供生成式AI完美的文本,但上下文、语气、正式程度、特定性等关键领域不适合,也可能会造成错误。

尤其是经过生成式AI修订的文本,用于高风险沟通时,问题就会升级。

笔者作为一家台湾大型非语言组织的语言编辑,亲眼目睹里生成式AI对写作质量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使用生成式AI制作的正式信函,可能会因为用句过长或内容不明确,而让读者困惑。或者是产生的演讲和信函,语意显得过于自大,甚至傲慢。相关情况,笔者在三个星期内就注意到了,显示出生成式AI造成的语言正确性与有效沟通之间,有明显的断层,而这些微妙的失误可能被写作者所忽视,但接收者肯定会注意到。

为了防止生成式AI带来的虚假安全感,应该留意两项重点:第一、认识并防范「邓宁-克鲁格效应」,使用者必须了解生成式AI的局限性。第二、确保专业人员参与和审核AI产出的内容,尤其是高风险沟通。否则长期建立的信誉,会在仅仅一次的无心冒犯中,就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