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没有!”“不,你有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类喜乐悲欢或许并不相通,但当代青年在“生病”这件事上,却有99.9%的可能达到完全相同。

正所谓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放弃.....

不知道是人类集体意识形态的历史性扩大,还是人类疾病史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某种相对意义上而言,“有病”或许已经成了一种新型褒义词。

毕竟对于不少当代青年来说,怪癖就相当于个性,是彰显其独特存在的重要方式。

如果身上点儿"毛病",可能都不好意思交朋友了呢~ 更别谈怎么去打发这无趣世俗社会了~

01

钟情妄想

钟情妄想是心理异常症状中,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这类人认为自己被异性看中、所爱,因而眷恋、追逐对方

追逐和钟情的对象常常是名人、明星,或是现实生活中极度爱慕的对象。钟情妄想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在一次见面之后产生。即使遭到对方义正言辞的拒绝,仍丝毫不质疑对方对自己的“爱情”,认为这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度,故而对对方纠缠不已。

02

雨瘾

爱雨之人。一下雨就感觉心情平静,喜欢听下雨的声音,或者喜欢淋雨。更多的则是喜欢雨天时窝在家中,享受一边听着雨声,一边煮咖啡看看书的温馨时刻;或是一边看着窗外雨景,一边听着音乐的惬意须臾。

总之,雨瘾者喜欢关于雨的千姿百态,享受雨天给内心带来各式各样的幸福感

国外有一个网站“rainymood” , 专门为雨瘾者准备,在网页上能选择不同场景的雨声,例如咖啡馆海边,甚至可以加点海鸥的声音,或者喧哗的人声,除此之外还能调整雨量大小,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在国内的社交网络平台,也能经常看到一些雨瘾者在记录和分享自己在雨天的心情。这些喜欢下雨天小伙伴,看起来或许奇怪、偏执,却又无比的温暖、可爱。

03

社交懒人症候群

由于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懒,懒得做饭,懒得出门,连懒得社交也开始流行起来,于是就形成了“社交懒人症候群”。对于这些懒人们来说,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社交心理障碍,只是单纯地懒——社交不如休息,干啥都不如休息。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社交懒人,从你跟他们的日常网络对话中就能看出来。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嗯嗯、好的、都行、哈哈、卧槽......

可以说,将近80%的事情都可以用这几个词搞定,至于剩下的那20%,就用表情包来解决咯。以至于和社交懒人聊起天来,总是觉得态度很敷衍,在5句对话内结束尬聊。

04

替代性尴尬

在目睹了他人的窘迫、出糗、尴尬时,大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取出他人因出糗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并这种体验“传递”到自己身上,从而感到浑身不舒适,这种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尴尬“。

据相关科研表示,尽管“替代性尴尬”与共情有相通之处,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别。

共情通常是对别人已经发生的情绪和情感发生共鸣,比如你切身体会到闺蜜失恋之后的那种难过。也就是共情的对象往往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事情也带给了他消极体验,这是一种双向的情感。

而“替代性尴尬”却不要求当事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尬戏主角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反而还会觉得一切正常。因此,替代性尴尬是一种我替你脸红单向情感。也正是这种你出糗了但却毫无察觉的样子,反而加剧了旁观者的尴尬体验。

05

单恋

“性单恋”是性向的一种,指“对某人产生爱恋情愫,却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只要对方表现出想进一步发展的意思或者释放出好感,性单恋者就会立刻感到反感不适。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感觉。

听起来好像和矫情、做作、犯贱很类似?

该说患了性单恋的人可怜吗?没有多少人能理解的,除了患病的自己。

除此之外,当代青年还有许多说不清的流行病,像是节日冷淡症、语言匮乏症、立flag必倒症、语音恐惧症、自杀式单身消费水平分裂症等等各式各样的病状

基于有病就得治的理论,爹妈长辈、同学、室友同事都曾试图要治愈广大青年们的怪癖病症

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接触的东西多了,自我感知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微,难道会不知道自己“有病”吗?

这些“病”,有些是自嘲,有些是自我取悦,但共同点是,都是我们苦闷人生的一点点自我调剂

在电影《When Harry met Sally》中,Harry 对 Sally 最后说了一段话:

“I love it that you get cold when it's seventy-one degrees out.”

“I love it that it takes you an hour and a half to order a sandwich.”

我喜欢你在气温22度的时候还叫冷。

喜欢你花1个半小时考虑吃什么,最后就只点了个三明治。”

但愿这段话能成为治愈你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