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有拖拖拉拉病?

▲慢性拖延透过压力循环心理补偿效应,将逐渐消耗一个人心里能量动力。(图/ET 示意图

李吴泽咨商心理师。文章固定于「心曦心理咨商所」刊登。

「是的,我知道了。」挂完电话后,梅玉叹了一口气,无神的看着手中的待办事项,深深的倦怠感心底升起。并不是不想做,也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当好不容易抖擞起精神,看向冗长的清单,一种打从心里的恶心与排斥突然涌上心头。梅玉心中明白,再这样下去不行,工作上的事务,日常的一些琐事,都有必须要完成的理由。然而,越是这样告诉自己,越是强化、强迫自己回到要做事的状态里头,就越是觉得自己动弹不得。随着被困住的时间越来越长,梅玉正在一点一点的失去行动能力,渐渐的失去对世界的感觉,也渐渐的失去对自己的感觉,就像在心理上成为了一个「渐冻人」,虽然还有生命迹象,但却逐渐在丧失活动能力。梅玉后来怎么了?她是不是找到一个出路了?她是不是终于找到解决方法了?我想那是我与她的秘密,但我猜,可能你也正在面临一样的困难,一样的在这样的循环当中挣扎着、痛苦着,也许你也正思索着自己何以会如此。从自己的拖延行为,思索到情绪上的忧郁、焦虑,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的可能,但也许我们需要从很简单的概念谈起,梅玉和你可能都错估了你的所面临的—压力。每一天的拖延,压力其实都在累积若是追溯梅玉痛苦的起始点,我们会发现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延宕之后,无论那件事情有多么鸡毛蒜皮,该做完却未做完的心理负担,都会累积在我们心里。我们发现,待办清单可能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发明。处理、完成一件事,让它从待办清单上划掉的快感,是很多人都有的共同经验,但这和没做完的事滞留在清单上,渐渐堆积成山的压力其实并不成比例。当一件事情超过待办期限,他所造成的压力除了事件本身的难度与重要性之外,还需要加成上拖延所带来的时间负担。用个粗糙的数学公式表达,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到下列的结果:拖延的压力指数=事件本身的压力+ 拖延时间x压力加成 这样的结果可能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压力事件本身的压力指数并不会改变,最糟似乎也就是如此。然而,拖着不处理,随着时间加成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逐渐比原本压力事件所带来的压力来得更高。换句话说,无限期拖延的人,要面对的压力不只是压力事件本身,更会因着拖延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受苦。无法摆脱的拖延——自尊的调节与补偿机制我们习惯以事件的难易与重要性来评估自己可能承受的压力大小,也习惯忽略时间所带来额外的负担。这些负担的组成很复杂,可能和文化与价值观有关。大部分的时候,对于自己也重视的事情或者答应的对方是我们心中重要的人,超越时限与拖延会让自己觉得愧疚、觉得抱歉、并且产生罪恶感。当这些感觉累积的够多,它们足以让我们在心中形塑出「自己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人」的自我概念,并使得自尊受到威胁。相信我,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威胁,这都会让一个人产生一个要做得「更好」的补偿心理。对外也许我们真的觉得很抱歉,但最终,我们需要的其实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透过更高水准的发挥、更高品质作品、更完美的呈现来感觉到「其实我做得到,我也没有那么糟糕。」消弥掉自尊受威胁的窘迫感。这是一种维持内在恒定的的调节作用,很自然的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就像是良心不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让心里过得去」。然而,当时间拖得越来越长,压力越来越大,自尊受威胁的感受越来越强,我们就需要更用力的去完成这样的补偿。于是那个「更好」开始无限上纲,除了「完美」之外,似乎没有退路了。保持这样的完美,似乎成了另一种压力的来源。除了外在现实中,拖延所需要负担的代价之外,在心里的内在现实中,我们也创造了一个叫做「完美」的压力。而这让我们越来越动弹不得。慢性拖延—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入死胡同慢性的意思,是在生活中也许造成不便,但也不怎么困扰;有点烦,但不至于使人失去生活应有的功能。拖延原本就是这样的概念,使得压力一点一点的在生活当中累积,就像是温水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之中,透过压力的循环与心理补偿效应,逐渐消耗一个人心里的能量与动力。渐渐的你抗拒,你尝试处理因着拖延而来的后果,但因为从不认为拖延造成困扰,所以这些后果不断的春风吹又生。事情怎么永远处理不完,麻烦怎么总是不断,怎么做都不对的状况下,就会如同梅玉一般,逐渐对需要完成的事情抗拒、倦怠,也觉得无望。在我们急着处理后果之前,也许逐渐开始意识到拖延在时间上所带来的压力加成效应是重要的。毕竟,有意识的去正视一件小事因着拖延带来的压力,可能可以让我们在走进死胡同之前,先停下脚步。至于怎么从死胡同里出来,那是我们之后要谈的事情了。

热门文章》►谁能陪他们一起撑住哀伤?►习惯会决定你的财富人生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心曦心理咨商所」。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