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称中国病夫 翻开一页屈辱史

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为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刊登评论,引发大陆不满。(取自华尔街日报网页

大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至全世界。(中新社

大陆海口市一家药房。(新华社)

清朝末年,中国人吸食鸦片。(取自微博@冷门历史

新冠疫情涉及全球亿万人口的健康,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月初的一篇评论,指摘中国在疫情初起时应对不当,恐带来后续金融危机;这篇文字逻辑清楚,编辑却下标《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引发议论,连该报的驻北京员工抗议

多维的专栏作家江流就以「死灰复燃的东亚病夫论」为题,认为西方舆论界一向对中国采取双重标准,作为对中国有深刻了解的《华尔街日报》,不肯就评论的标题道歉,就是「双标论」的具体呈现。

外交部吊销记者证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这篇病夫评论,在内部引起讨论不逊于外部的压力,该报驻北京分社社长在2月22日发起,共有53名在陆员工,联名向该报社管理层施压,要求为20天前刊登的这篇「辱华」文章公开致歉。

在此之前,大陆外交部已经数次点名批评这家有影响力的美国报纸,并宣布吊销《华尔街日报》3名驻北京记者的记者证。然而,身在纽约的《华尔街日报》高层没有正面回应北京的诉求,只有一名发行人就这篇病夫文章引起的风波表达了「遗憾」。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作者是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学者、巴德学院教授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内文意旨为,中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的疫情中存在失误,且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看,相比病毒,中国的金融市场可能比其野生物市场更危险。

错误标题 社长认冒犯

江流认为,米德教授的观点无可厚非,即使放在对中国持激进立场的西方舆论场中看,内容和语气都相当平淡,并不那么刺耳。但被《华尔街日报》编辑团队刻意冠以《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标题,才是挑起麻烦的根源。《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在给管理层的邮件中写道「这是一个错误的标题选择,这是对许多人的深深冒犯,而且不仅仅是在中国。」

为什么人们对「亚洲病夫」的反应如此强烈?这句话目前已知的最早出处在1896年,晚清末年,上海英租界的一份英文报纸转载伦敦《学校岁报》专论,其中称「夫中国一东方病夫也」。

江流又引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瑞松《想像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1896年英文报纸对中国「东亚病夫」的称谓与今天华人对「东亚病夫」的理解中间是经过了演绎。杨教授考证,英文报纸称中国Sick Man of the Far East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看到了「日本虽小,竟将摇动其根本,摧伤其枝叶」,始悉中国虚实,于是得出中国「病夫」的结论。当时英国《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还将中国、土耳其、波斯和摩洛哥王国并列为当时「天下四病人」。

刺激华人自尊敏感词

此后,中国知识份子将其借用,借以表达对当时暮气沉沉老大中国的不满、愤怒以及充满缠足、吸食鸦片、缺乏尚武精神等落后陋习,尤以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论述最著名。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人将当时的中国形态视为病态,于是在西方进化论影响下,将西方对清政府病夫的形容加上亡国灭种的警示,用来激励变法改革。认为中国要改变病夫形象,必先从彼时国民「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菩萨,戢戢如驯羊」以及「尚文弱,缺乏尚武」的精神面貌改变做起。

指向国家贫弱到指向国民素质,「东亚病夫」都带有种族含义,也代表中国过去备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成为刺激中华民族自尊心的敏感词。经过影视化的创造,「东亚病夫」这4个字,也成为邻国日本等列强加诸在中国人身上的种族歧视性用语

《华尔街日报》作为一家老牌知名报社,不可能不懂中华民族对屈辱历史的强烈感受,然而《华尔街日报》以新闻报导与评论相对独立乃至搬出捍卫言论自由拒绝道歉,恰体现西方中心论支配下的西方「双重标准」价值观一直存在,从「满大人」到「黄祸」等用语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