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者今何在,盛大游戏倒计时
还有一个多月,一个伴随了中国玩家十几年的老牌游戏公司就要和我们告别了。
盛大游戏。
从2001年传奇开始,盛大游戏几乎陪伴了一代中国玩家的成长,无论是中国MMORPG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还是其后的《泡泡堂》、《疯狂坦克》、《永恒之塔》、《龙之谷》。盛大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游戏行业的一个象征,一面旗帜——尽管它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
2014年11月,盛大集团出售了所持有的盛大游戏公司所有的股份,并且授权给盛大游戏公司使用的“盛大游戏”商标亦于2016年12月31日截至。换句话说,从2017年1月1日起,盛大游戏这四个字将不再出现在我们熟悉的那些“老游戏”的开头画面上了。以这样的方式落幕告别,不禁让许多习惯“吃饭睡觉骂盛大”的玩家有些怅然若失。
回顾盛大游戏的一生,可谓顺风顺水,2001年靠着30万美金签下《传奇》代理权,之后靠着一张嘴忽悠来免费的服务器和宽带“试用”,两个月后实现盈利,2004年5月,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超过10亿人民币,从2005年底开始免费战略之后,盛大游戏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到2009年之前,盛大都牢牢占据中国游戏市场份额头把座椅。
然而,正是2009年开始,盛大由盛转衰,无论是《永恒之塔》、《龙之谷》都无法扭转其颓势,其市场份额也一路下跌直到被腾讯、本站等企业超越。自《龙之谷》后,盛大仿佛也失去了以往灵敏的市场嗅觉,不光在新游方面鲜有大动作,连近几年火爆的手游市场,盛大也步履迟缓,屡屡错失良机。
这不禁让人问一句:这些年盛大怎么了?
盛大游戏,它曾经代表中国绝大网游玩家人生的一部分
看不懂的盛大
盛大这家公司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拥有相当超前的战略眼光,例如2004年就开始布局IP,收购了起点中文网,2005年宣布旗下“网游免费”、2006年开始“网络迪斯尼战略”。甚至我们现在熟悉的各种网络机顶盒,盛大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推出(盛大盒子),这个时间甚至比苹果公司TV盒子还早了2年。
说起IP战略,盛大从2004年开始布局,首先从网络文学行业切入,除了起点中文网这个国内网络文学站执牛耳者之外,盛大还陆续收购了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多家原创文学网站,同时还入股了天方听书网、悦读网、晋江文学(就是那个耽美文特别多的网站……)。
这还不算,盛大还是国内最大的私营图书出版企业,旗下签约作者包括韩寒、于丹等当红的作家。可以想象,从2004年到2015年,盛大手上积累了多少高人气的网文IP,无论盛大想拍电视剧还是开发游戏(手游、端游、页游),手上有的是热门的题材,哪怕自己不开发,单单是授权金恐怕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起点,也曾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代名词
再说机顶盒(网络机顶盒),现在网络机顶盒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用户的标配,包括广电、移动、电信等国有企业在机顶盒中也开始加入点播内容。这其实也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从传统的被动收看电视节目转而向主动点播为主。
根据CNNIC的调研显示,2015年已经有超过70%的电视用户选择使用网络机顶盒观看网络视频,而平台+内容+终端已经被公认为未来视频行业发展的主流,可以想象,掌控了网络机顶盒这个用户终端渠道,就等于再造一个“QQ”、“微信”这样无解的大杀器。
而盛大在2003年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前景,并早早开始了内容+终端的软硬件布局——这其中包括收购酷六,新浪等在当时令行业震惊且不解的并购行为——想想现在智能家居概念,盛大足足比他们早了9年。
更难以置信的是,现在我们付款买单习惯使用的支付宝,在2003年盛大就已经创立了雏形。那时候电子支付的雏形主要靠网吧充值方式实现了《传奇》这款游戏无实体点卡销售,在此之后,盛大一度进行电子支付的商业化尝试,遗憾的是最终失败。
另外,在2008年盛大推出了电子书Bambook,直接把当时昂贵的电子书阅读载体和电子书售价压到平民可以承受的范围。
盛大曾经研发过自家的“Kindle”
历数盛大发展历史,你不得不惊叹它卓越的战略眼光。
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老本行,盛大却有点漫不经心,在2001年靠《传奇》一炮走红之后,盛大放眼国内无敌手,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长,盛大先是和《传奇》开发商Wemade闹翻,引发代理权风波(其后通过收购Actoz解决代理问题),其后加快自主研发尝试取代仅有“代理产品”软肋的战略虽颇有前瞻性,但却缺少持之以恒的投入(不是没有,但一直偏少)。
事实上,当年盛大推出的三款自研产品《传奇世界》、《英雄年代》、《梦幻国度》除了《传奇世界》借《传奇》东风活下来之外,剩余两款作品反响平平,其后盛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少,甚至还出现《英雄年代》整支研发团队被史玉柱挖走这种在其他游戏企业看来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更不用说之后10多年,盛大创下的无一款存活自研产品(端游)的纪录。
史玉柱和他的征途早已成为一个传奇
说句题外话,史玉柱就靠着这支挖来的团队,研发出了《征途》,开创了中国免费网游“穷人陪富人玩”的概念。随着自主研发游戏陆续发力占据国产游戏半壁江山,各游戏公司都把自主研发当成核心发展战略,自家的研发团队那都是当成宝一样供起来,很多企业高管内斗都有不成文的规矩——绝对不允许触及研发团队——这也是高压线。
时至今日,市场已经证明了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支撑企业发展壮大,而那些因为代理某些明星产品的而一度风光无限的游戏企业如九城、久游、世纪天成都已沉沦,盛大又如何能够例外?
当然,如果仅用这样的观点解释盛大的衰败未免太过粗暴,盛大的衰落应该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躺在功劳簿上的大爷
对当时盛大而言,自主研发投入大见效慢,所以不愿意花这个精力是可以理解的,那你做好代理这项有前途的事业也行啊——以当时盛大的行业地位,财力和运营资源,还愁没有好游戏找上门吗。
你敢相信,包括《魔兽世界》、《地下城与勇士》、《跑跑卡丁车》这种现象级的游戏,一开始都是先找的盛大吗?那为什么盛大最终没代理下来呢?一个词:傲慢。
于是,嫌《魔兽世界》太贵,让孤注一掷的九城拿下,成就了一家上市企业。瞧不上《地下城与勇士》,让腾讯拿回去拾掇最终奠定腾讯游戏崛起的基础。当然,还有更多的关于代理游戏的故事,只是隐藏在幕后不为人所知罢了。
错过了这么多优秀的游戏盛大还能做到行业第一,可以想象这些游戏都是盛大代理的话会是怎样的光景。
随着盛大日渐式微,像过去那样躺着等游戏送上门代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到了这个阶段,盛大对游戏代理的谈判也开始“端正”起来,然而从2005年底开启免费模式之后,盛大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对旗下的游戏极尽压榨之能,在游戏内可以想到的所有收费点上都人为设置高障碍迫使玩家消费。也正因为这种杀鸡取卵的运营风格,吓退了不少游戏开发商。
开创了一种洗脑广告风格的热血传奇
现在谈起免费游戏的“深坑”,可能有很多人会骂腾讯,但盛大旗下的免费游戏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当下免费游戏的开发里面里,免费玩家让付费玩家虐固然是常态,但游戏最起码也会呵护免费玩家成长到一定阶段,至少保证他们有被虐的价值(让土豪到新手区杀1级新人有什么快感?)。可盛大代理的游戏直接就把这个过程省略了,在新人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付费是连成长都长不起来的……
拿游戏设置修改为例,最恶心的莫过于将游戏角色升级经验增加2-3倍,然后在商城提供经验加成的收费道具将游戏体验流程“调整”回正常状态,或者将某些特定装备或道具掉率降低数倍,再通过特定的收费项目(地图,道具,时间)来增加掉率。
与实力强大的友邦NCsoft(代表作永恒之塔、剑灵)的对立使盛大追悔莫及
如此肆无忌惮的榨取游戏剩余价值,盛大难免和游戏开发商有冲突,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游戏能活的越久越好。加上盛大对外挂的放任,使盛大的每一款游戏都充斥各种外挂——这也是NCsoft后来和盛大翻脸的原因之一,要说外挂,难道dnf,cf的外挂还少吗?腾讯是怎么做的?虽然效果有待商榷,可与盛大对待外挂的态度一对比,高下立判。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原本亲密合作伙伴的NCsoft最终选择把《剑灵》交给腾讯的原因之一。
纵观盛大代理的一系列产品,发展轨迹都惊人的一致:上线火爆——外挂泛滥——用户减少——增加收费点——用户进一步减少直到关服。
问题是,为什么?难道盛大没人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
《剑灵》落户鹅厂。腾讯2014年Q1号称“日收入2亿”,剑灵贡献突出
留不住人才的“大公司”
每个组织要想留得住人才,就得确保满足员工的两个需求。第一个自然是收入,钱是否有给到位;第二个是否有合理的保障体系(或者合理的组织构架)确保员工工作开心愉快。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和曾经中国游戏行业的龙头,盛大这两点做的不是很好。
收入方面,盛大采取的是“经验值”系统,即员工入职之后会划定一个基本等级,之后每天工作,额外申请项目(也就是额外工作)也会获得一定的经验。根据内部人士透露,20级(4000左右工资)升级需要经验大约1000点左右。
听上去可能不错,但每天上下班只能获得1-6点(客服最低,技术最高)经验,以平均3点计算,大概1年能升一级,每增长一级增加5%的工资。一年涨5%,算聊胜于无吧,对无所事事混饭吃的人来说当然最好,可对有追求有能力的人才来说,这就太没有诚意了。
不愧是游戏公司,升级都靠EXP哇!然而实际用户体验……
有读者会问,这不是还有额外项目的经验吗?好玩的来了:在盛大内部,申请一个项目需要通过项目委员会审核决定这个项目可以获得多少经验(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而每个部门每年都有项目经验值预算,以杜绝部门无限制的利用无效项目来牟取福利。听上去是不是很不错?没这么简单。
申请项目的个人总得把计划报给你的直属领导由他提交吧?要不要分他一份经验?
你这个项目组所在的部门总监要审核你这个项目,决定这个项目经验值的多少(之后再报项目申请委员会),那你总得分一份给他吧?
项目实施过程有“监工”督促你的项目,不想让他找茬的话,得给一份吧?
如果有跨部门合作,总不至于让他们白干活吧?
如果涉及外面采购(比如搞促销返利活动),总要给采购部门分些经验吧?
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部门和人分润一下,一个项目你能拿到两位数的经验都算烧高香了,项目越大,来分经验的人就越多,哪怕是不相干的管理者也会来横插一杠——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听上去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你懂的。
据说盛大内部从最基层的员工,主管,部门正副经理再到助理总监,总监,高级总监直到总裁……领导层级超过10级,组织构架如何不臃肿庞大?
同时,从盛大离职的员工普遍认为盛大非常不尊重老员工,特别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经常高薪挖角请来各种高管,对相当一部分兢兢业业的老员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待遇都说不上好。
当然,笔者并没有在盛大工作过,所以这里只谈个人的看法。盛大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互联网/游戏的企业,带有很明显的家族企业的色彩(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一起创业,之后陈氏家族普遍占据高位)。
我们知道在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调整组织构架,更好的吸引人才发展壮大——很多民营企业都倒在这一关上,最终分崩离析。对名校毕业的陈天桥而言,他自然清楚这个问题。
特别是他本身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欠缺大组织管理的经验,所以他特别热衷于外招包括唐骏在内的著名经理人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梳理日益庞大的公司框架,避免出现民营企业经常会出现的发展问题。
既然盛大从总裁级到下面部门总管都爱用空降军,自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老员工矛盾,在老员工看来,这些空降的高管既不懂公司的情况,胡乱更改那些已经运行良好的工作机制,而且工作能力上也不见得就比自己强,有什么资格拿高薪?在新人看来,这些老人顽固不化依赖卖老,而且还有不少尸位素餐,又怎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好处。各种理念冲突之下,自然产生了一系列工作效率上的问题——而这反映到具体工作上,自然就是推诿扯皮,互相甩锅,最终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而这往往需要最高领导者有清晰的思路和魄力才能从纷乱的利益纠葛中开拓出一条道路,遗憾的是,陈天桥并不是这样的领导者。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期,他确实比马云还要NB
对人才缺乏足够尊重也是陈天桥另一个问题,盛大内部流传着一个故事:陈天桥开会常说三句口头禅是“奸臣误国”、“这不是我想要的”、“你没明白我的意思”,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陈天桥的自信和霸道(把自己当皇帝了),一方面他对自己眼光有着绝对自信,另一方面他又需要有一个强力的执行人来执行他的种种想法,再辅以他缺少耐心的性格特征,可以想象做事的人要挨多少批了。
坊间传闻前天猫总裁现阿里集团CEO的张勇曾任职盛大,动辄挨骂,最后忍无可忍愤而离职,其他高管在陈天桥面前做汇报时更是战战兢兢到放一张PPT就要看他一次脸色的程度。
以起点中文网为首的盛大文学管理团队的遭遇则更让人惋惜,作为盛大文学的中流砥柱,起点核心团队待遇并不算好,尤其是网络文学IP的收益上,这支团队居然没有半分收益,加上几次IPO失败,导致整个团队最终集体跳槽腾讯,引发行业震动。
盛大集团在最高峰的时候拥有游戏、在线、旅游、文学、广告、音乐、浩方、还有盛大创新院、投资部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子公司/部门,再算上总裁办公室,法务部,人事部等行政部门,跨部门之间的协作的确需要一个运行良好的流程及合理的组织框架才可以玩得转,遗憾的是盛大搞砸了,部门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不说,不同部门/子公司的员工协作可谓一盘散沙。
不久前,陈天桥卸任盛大游戏董事,盛大集团不再持有盛大游戏股份
看不起游戏的掌舵人
如果说上述的问题尚有挽救余地的话,那接下来这个问题几乎无解——事实上,它也是盛大游戏最终走向死亡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是大胆激进,还是稳健保守,是豺狼虎豹,还是人畜无害,这都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性格。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在其发展早期,就已经通过领导者及其招募的核心团队决定下来了。
从目前网络上找到的那些相对可信的资料上(高端的财经媒体对陈天桥的采访报道,以及与陈天桥共事的盛大职员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矛盾的陈天桥。
陈天桥很讨厌游戏,很看不起游戏,这是业内许多了解陈天桥的人士的看法。作为典型的70后,陈天桥带有很浓厚的革命主义的浪漫情怀——这在老一辈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样,这一代也不像80后那样在游戏的陪伴中成长,自然对游戏是有偏见的。
这一点陈天桥也不例外。
东方明珠旁边崛起的盛大大厦——这座“永恒之塔”如今看来很有种巴别塔的味道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在“利”得到满足之后,陈天桥自然会转而追求“名”。而在当时,被舆论视为洪水猛兽的游戏显然无法给他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报道提及陈天桥不止一次提及游戏带给他的困扰,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有人玩我的游戏玩到心脏病发作身亡,青少年沉迷,《人民日报》头版都点过我们的名……”
甚至有玩家冲进陈天桥办公室对他破口大骂,还有玩家在盛大公司门口自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当社会舆论把陈天桥等同于网游时,他就成为家长和舆论口中的罪魁祸首,这对于陈天桥这样有着家国天下抱负的人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从旁人的角度分析,这时候的陈天桥应该非常无奈和痛苦,一方面,他的一切成就都是基于游戏之上的。另一方面,他又讨厌游戏,尤其在那个年代——游戏被誉为电子海洛因式的毒品——这实际是把他当成是一个贩卖毒品发家的卑劣商人。在他看来,这种烙印一旦打在身上,那是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这是他行为的核心动机。
理解了这个动机,我们自然就能明白接下来的一幕:《传奇》成功之后,盛大于2004年在美国上市——按理说,这时候盛大对融资并不急迫,毕竟《传奇》正以惊人的速度提供巨额的利润。
不过,陈天桥想要启动的新战略盛大盒子就不一样了,《传奇》固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可远远不够满足陈天桥的需要。
毫无疑问,这个战略当时在盛大内部遭到包括陈大年(陈天桥弟弟),唐骏等主要高管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游戏行业是朝阳产业,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这时候转移企业运营的重心无疑自废武功。
此时,陈天桥急功近利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管理层和股东几乎一致的反对,铁了心的陈天桥放下狠话“谁不干谁走人”,并亲自操刀上马项目,为盛大盒子设计了PC、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等九大业务。围绕这些业务,刚上市成功的盛大不惜重金的大肆收购新浪,边锋,起点等众多企业。
同时,围绕盛大盒子硬件的设计,陈天桥更不惜以双倍薪资从华为,微软等企业疯狂挖角,招聘近1100名工程师,这才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推出了盛大盒子。
然而,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则是疯子。在那个年代,尚无土豆优酷这样的视频站,传统资源掌握在广电手中自然不可能给盛大,宽带的平均网速也不足以支撑机顶盒网络传输的需要,盛大盒子根本无人问津。更致命的是,2006年广电一纸叫停所有IPTV项目,盛大盒子甚至没能挣扎就这样倒下了,上市获得的巨额融资和盛大游戏这几年的积累随之打水漂。
这个时候陈天桥更加无奈和痛苦了,转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能摆脱“游戏”这个让人厌恶的标签,反而让陈天桥更加依赖它,让他如何能接受?
可以想象他陷入的怪圈:越是想摆脱游戏,就越是需要庞大的资金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越是需要资金就越是挤榨盛大游戏的盈利潜力,越是挤榨潜力盛大游戏就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严重伤害到盛大的品牌口碑,这一切(乃至衍生出的各种负面事件)又是陈天桥“背锅”,让他的名望声誉再受打击,这种打击反过来又会逼迫陈天桥以更激进的态度,更迫切的心理去想尽一切办法摆脱“游戏”刻在他身上的烙印。
由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陈天桥在2006年刚摆脱盛大盒子惨败阴影,便立刻重拾“网络迪斯尼”的梦想。只不过这次,陈天桥依然没有耐心对这些长期的战略进行耐心的呵护执行。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这个庞大的项目进展缓慢,尤其缺少了“盒子”这个最重要的载体,无论是文学,视频,娱乐,影音乃至旅游各自为战,盛大的网络迪斯尼没有了重点。
这个过程,陈天桥自然越发急躁。
最典型的莫过于2008年成立的创新院,这本来就是高投入低产出,属于厚积薄发的部门,然而成立3年间,居然立项50多个——最后只有一个电子书项目成活。
自然而然,创新院原本宽松的资金和工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苛刻,研发团队往往半年没有成果就被裁撤。这种环境下,再优秀的人才恐怕也没心思在工作上吧。
现在的盛大集团定位已经变成了“曾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近年来已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专业的全球投资机构,全球最大的私人投资控股集团之一”。
盛大游戏,也许有生之年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了。
写在最后的话:
高明的商人,都希望能摆脱自己身上“商人”的标签,想蜕变成“企业家”乃至更进一步,成为改变世界的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这就需要这些商人们做一些真正“了不起”的事业,由此才能获得舆论的肯定,社会的赞同,才会有随之而来的名望,最终积累到一定程度,完成身份的转变。
在陈天桥看来,游戏这项事业非但无法实现他的期望,反而会让他的名望受到不可逆转的重创。
不过,笔者认为他对游戏的认识并不对。
这个社会有很多人都看不起游戏,游戏在主流舆论眼中地位低下,层次不高,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当年的电影,电视在刚面世的时候,又何尝有现在这样崇高的地位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有真正了不起的人站出来,为中国游戏行业正名,为游戏正名,带领中国游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游戏能像电影,音乐那样被主流社会接受,让游戏上升到一种艺术,一门学科的高度。
业界人士认为,盛大游戏死于整个游戏行业对陈天桥的驱逐
中国游戏行业从区区不到1亿的市场份额成长到1400亿,未来还在快速的增长。这样庞大的市场需要的是真正有理想,有担当的领头羊来引领,开拓——一如当年以任天堂为首的日系游戏厂商。
这个过程必然充满艰难险阻,必然诽谤缠身,非需要一个或者一群大智慧大毅力的人不可成事。这个机会曾经摆在盛大面前,很遗憾,它错过了,不仅如此,曾一度是行业执牛耳者的盛大还和其他许多逐利的游戏企业一样,给中国游戏行业,给那些游戏创业者们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不要说陈天桥没有勇气和市场叫板作对,他孤注一掷的投入盛大盒子就证明了他有这样的决心,有这样的信念。
遗憾的是,他瞧不起游戏。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订阅爱玩APP《百万投稿每日精选》,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