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肚仔坪潮间带 沦海胆荒礁

小琉球肚仔坪潮间带原有独特的海草床与珊瑚景观,但因游客太多,现已严重退化到只剩数量庞大的海胆和满布坑洞裸露礁石的「海胆荒礁」。(中山大学团队提供/潘建志屏东传真)

小琉球肚仔坪潮间带原有独特海草床与珊瑚礁景观,但现已沦为「海胆荒礁」,只剩下数量庞大的海胆与满布坑洞的裸露礁石,主要是因为观光人潮太多所致。屏东县政府将依委托的中山大学团队建议进行改善,挽救小琉球海洋生态

县府2020年委托中山大学研究团队进行生态调查,发现和5年前相比,肚仔坪不仅生物个体密度减少8成,物种丰富度也下降超过8成,部分生物已消失,生态环境丕变。

早年肚仔坪的砂土底质长成大片泰来草」海草床,不过近年来已明显改变,只见零星的泰来草丛原本优势生物已消失,取而代之是数量庞大的海胆及海参。据现场勘查影像分析推估,当地海胆数量已达80万至100万颗的惊人数字

海胆原本在珊瑚礁生态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适度啃食藻类可让珊瑚有更多生长空间。但海胆族群一旦失控,藻类被啃食光,原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消失,只剩下光秃秃的礁岩与海胆,科学界称为「海胆荒礁」。

中山大学研究团队推测,除了大自然台风气候变迁影响外,主要原因包括游客踩踏破坏栖地、过渔造成海胆天敌减少、人为污水造成海胆食物增生等。建议除了要限制潮间带人数、画设核心保育区、限缩踩踏范围、限制采捕海胆天敌外,也要进行海胆移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