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骏》高以翔之死敲响综艺警钟

高以翔遗体昨从上海运回台湾,而高以翔告别式将于12月15日上午8点在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举行。(图/本报系资料照片/吴松翰摄)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浙江参加综艺节目《追我吧》录制时,突然晕倒,紧急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2006年,高以翔参演《爱情魔发师》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3年高以翔在电视剧《遇见王沥川》中饰演男主角王沥川,以温柔人设和精湛演技获收获了许多大陆粉丝

高以翔的突然离世,背后还有许多事实亟待厘清。除了相关的医疗急救是否及时、合规节目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是否做充分了等因素之外,许多舆论将矛头指向了这档综艺节目本身。查阅资料显示,由浙江卫视制作播出的《追我吧》这档节目设置了许多高难度的挑战关卡,如平衡滚筒吊威亚爬70米高楼登顶等等,对艺人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再考虑到这档节目基本都在深夜录制,而艺人在录制综艺以外还有繁重的行程与演出任务,多种因素结合分析,节目组的呈现方式与录制方式,以及后勤准备等多方面的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回顾大陆综艺的发展历史,从过去录音棚里的综艺发展到现在的竞技类综艺,大陆综艺节目已经进入到野蛮生长的阶段。十余年前,大陆最火的综艺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这档综艺在录影棚里聊天,玩一些非常简单的游戏,并不太消耗体力,当时许多的综艺几乎都是这一模式。

转折点发生在南韩综艺《running man》,这款综艺在南韩大火,浙江卫视率先购买了版权,制作了《奔跑吧兄弟》这一节目,随后的几年里类似的综艺层。许多节目组为了控制经费支出,往往在深夜录制节目,并且一录就是好几期,极大的影响到了参与节目艺人的正常作息。高以翔悲剧的产生,与此不无关系

综艺节目是后工业时期大众文化庸俗化、泛滥化的一个具象体现,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霍克海默早在80年前就曾断言:「文化工业的地位越巩固,就越会统一地应付、生产和控制消费者的需求,甚至将娱乐全部剥夺掉。」这描述了大众失去娱乐与审美后现代境遇。综艺节目一面迎合资本与流量,赚取高额利益;一面迎合大众,收割节目收视率,而夹在中间的偶像与艺人的权益与安全,恰恰被忽视了,艺人如同「提线木偶」完成节目组的要求。

庞大的综艺机器朝向着「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视率」不停运转。但是,「娱乐至死」是结果而并非原因,换言之,综艺节目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原罪,综艺节目也可以通过自身环节的设置与价值观的引领,向大众传播更积极的内容,更丰富多元的价值观,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在节目强度上花心思,只会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非理性,也让大众的审美趣味失去底线,文化工业也凭借此完全控制了大众的娱乐与审美。

大陆的综艺节目的确到了需要全面的检讨与整治的时候了。像《追我吧》这样的竞技类综艺在大陆还有许多,高以翔的突然逝世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从业者都应回过头来再看看:一方面,节目组是否做好了充分的风险管控措施,在后勤医疗救护、节目内容安排、录制时长等各方面是否有照顾到艺人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节目组应有价值与底线,大众也需要有娱乐底线。这场悲剧的背后,是无下限的猎奇助长了综艺节目无下限的内容设置,「娱乐至死」从来都不是一个隐喻,而是对我们时代娱乐消费的真实描述。只有当这个恶性循环被遏制,并重新定义综艺节目的价值,平衡资本与收视率的关系,平衡大众审美与娱乐制作的关系时,悲剧才有可能不再发生。(作者为北京清华大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