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程/缺乏,是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许多人都尽全力想成为「富爸爸妈妈」,但若没有达成,就是失职吗?(Photo by Randall/Flickr)

文/谢宇程

「他们的收入不够,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我不认为。就算他们日后经济拮据,我也不担心那对他们的小孩一定只有负面影响。说实话,我觉得面对『缺乏』,是他们可以给孩子很好的礼物。」

好友 Lillian是商学博士,先后在英国和台湾的大学担任教职十多年。我们的共同朋友结婚:他们收入都不高,未来的十几年内也并不很乐观。如果他们往后生了孩子,而且还在台北生活,可能很难给孩子一个富裕优渥的成长环境。我心里其实是有点(捞过界的)怀疑:「也许他们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或者,如果他们决定不生孩子是不是会比较好?」当然,我并没有当面和他们说。

Lillian的看法却和我非常不同。深谈之下我才知道,她童年阶段常常经历「缺乏」,可这不但没有为她带来阴影,还成为她日后人生的「养分」。

读书?自己去借钱!

Lillian小时候在嘉义长大,在她出生前,父亲单纯的当个教授,她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姊姊,也先后就读嘉义当地较好的双语私立国中。而Lillian在小学时也一直认为,自己会和哥哥姊姊就读一样的学校,当他们的学妹

然而,在 Lillian升国中时,她的父亲决定要创业。创业初期,没有稳定的客源与订单,不多的收入,全都用来支付一起打拚的伙伴。于是,当 Lillian考进这间门槛颇高的私立国中时,她告诉爸爸该缴学费了,可每过几天问一次,却迟迟没有回复。「我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家里竟拿不出第一学期2万多块的学费。爸妈告诉我,我可以读一般的公立国中,或者,由我去和外婆借钱,他们让我自己选。最后,因为我还是希望和哥哥姊姊一样,所以决定去和外婆借钱。」

第二天,前往外婆家的路上,Lillian一路哭,妈妈也不停的碎念爸爸。最后,爸爸说了气话:「不想借的话就不要念!你可以来我的工厂当小女工。」Lillian顿时呆住,也才意识到如果她有什么愿望与计划,她就是要为此负责的人。

擦干眼泪后,Lillian走进外婆家告诉外婆:「请外婆借我钱上学我会存钱还您。」她还提出日后要如何存钱还债的计划。没想到外婆搂着她,拿出一个信封,里头装着足以缴学费的现金。多年以后她猜想,那时妈妈应该早和外婆沟通过了,且回想那几年,因为爸爸创业的决定,Lillian的确吃了不少苦头

缺乏与辛苦,谁该负责?

「爸爸的公司开始赚钱时,还曾被流氓勒索过,但他坚持不给,那群流氓居然到公司要钱,直接把枪放在桌上威胁。我们光听都怕得要死,但爸爸竟很沉着的和他们谈判,直到警察来为止。多年后,爸爸跟我们说:『我知道他们不会动手,如果他们杀了谁,钱就拿不到了!』」

因为以前工程常尾款还没付清,所以Lillian的父亲有很长一段时候没有稳定的收入。「有段时间,因为家里没人带我,所以下课后我就跟着爸爸。有好几次他带我到工地收帐(爸爸的工厂是做建筑材料的),我就在附近路边,就着路灯读书或写功课。有时爸爸得在工地出口苦等好几个小时,那时我才知道,他为了供给我们日常所需,是付出多少代价。」

「妳是否曾埋怨父亲创业的决定,让家人得经历许多辛苦和担忧?」但Lillian告诉我,她反而很感激自己所经历的「缺乏」,甚至觉得这一切是个礼物。「有些人以为,父母要为儿女准备好一切,让孩子不需经历『缺乏』,否则就是失职。但我觉得这是错的。人生有没有『缺乏』,常常取决于运气。再怎么优秀且认真的人,都可能因为金融风暴、意外灾害重症疾病而在经济上陷入困难。

每个人也都有他想要的人生,例如我父亲想透过创业发挥才干。而我本来就没资格为了自己,期待他放弃自己想过的人生,就如同父母不该为了自己的期待,要求儿女放弃自己想要的人生。」

正因为这一切经历,她比别人都更早理解到:「最终,每个人都得为自己要过的生活负责,读什么学校、读什么样科系,我不能期待父母为我准备好一切,我要自己争取。」

▲出身贫穷摊贩家庭沈芯菱不因家庭「缺乏」所苦,反而靠着自学架设网站,帮助文旦滞销的农民们销售。(Photo by 头家国民小学/Flickr)

缺乏生坚毅,添情意

「缺乏」与辛苦,当然不必歌颂或追求,但也不必认为,它会在孩子身上留下长久的痛楚印记。其实,在两、三代之前,几乎多数人都经历过穷困,但他们都因此而心理创伤吗?未必吧。

有趣的是,我和 Lillian都发现,那些在人生经历过「缺乏」的人,日后反而产生一种可敬的坚毅。「其实我父亲小时候所经历的「缺乏」,远比我小时候多。他在国小时,家里就把他送到台南市读书,他寄住在学校老师家,负责煮饭好换取在老师家吃住。是这样的成长背景,让他一路读到成大,到日本读硕士,这在他那一辈是难见的高学历。也因为他的坚毅,让他日后不但创业有成,还能在学术界有所成就,成为大学校长。」

那些含金汤匙出生的人,因为没经历过「缺乏」,导致成年后遭遇挫打击往往更难以承受。但那些在幼年时经历过「缺乏」的人,日后若运气不好,又与「缺乏」狭路相逢,可能较为泰然从容。

在我认识的许多人的生命里,也常看到「缺乏」成为珍贵回忆的来源。假如在富裕的家庭中,父母若拒绝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当然会觉得小器,就算给了,也没有感恩,因为孩子知道那对父母来说九牛一毛,根本无关痛痒。只有在共同经历「缺乏」之时,凡是多给对方的,都是出于自己的减少与亏损,也就是在这种时刻,人常能感到深刻丰沛的情意。

「贫贱夫妻百事哀」,常被许多人解读成「穷困很惨、务必避免」,但许多人不知道,这句诗出自元稹的《遣悲怀》,哀悼他亡故的妻子。在这句诗前后,是他深切的怀念与感谢:「妳留下的衣服,我分送了亲友;妳常用的针线,我却不忍心打开。因为妳,我会善待婢女和从仆……同墓合葬是妳所希望的吗?在来生我们还能相会吗?只能终夜无眠的思念,报答妳和我一起走过的此生。」

如此看来,「贫贱夫妻百事哀」真的是在抱怨贫穷吗?或者是在说,在生活的拮据与压力下,共度的每个时刻都是更深刻的情感与付出,更令人不舍与思念呢?

好文推蔫

谢宇程/我们的品种不如欧美白人

谢宇程/代理老师:可丢可弃的卫生纸

谢宇程/实习就像谈感情,切忌「设」后不理

谢宇程/那天你有话想说,但不敢开口……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谢宇程,专栏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