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300论坛 谈隆恩圳与竹堑城发展史

▲今日新竹300系列论坛人文历史主题市长林智坚也与会聆听。

振道记者林保德、蔡文绮/新竹报导

新竹市政府今21日举办「新竹300:人文与历史发展论坛」,邀请《水与竹堑作者陈板主讲竹堑城隆恩圳的发展历史,他指出,隆恩圳当年不仅造就了竹堑城的良田,更使得新竹市成为科学园区发展的基地,新竹市长林智坚近期对隆恩圳的改造,让水圳重新被市民看见,打开的水代表了整个城市美感,也将能延续给下一代持续努力。

今日新竹300系列论坛以人文与历史为主题,谈竹堑城与隆恩圳如何相辅相成促成城市发展,由《水与竹堑》作者陈板主讲,并与IC之音副总经理潘国正新竹县两河文化协会理事长吴声淼、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硕士谢惠竹与谈,市长林智坚也与会聆听。

林智坚表示,新竹市的发展起于1718年王世杰带领族人开垦竹堑,引头前溪水、开凿隆恩圳,灌溉孕育城市,但许多市民、民众却不太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本次新竹市政府于7月举办新竹300博览会,号召更多市民、全国朋友来到新竹市,让全国、全世界都看见新竹市的光荣与骄傲。

今日主讲人陈板指出,新竹市非常特别,建城300多年来,未曾犯过水患,当年1718年开垦竹堑城的王世杰,其实是来自金门的汉移民,相中新竹这块不淹水的宝地,并引头前溪的水开辟「四百甲圳」,也就是隆恩圳的前身,让竹堑城良田遍布,比台北城瑠公圳的发展更早了50年,足以证明新竹是个非常适宜人居的城市。

「隆恩圳被市民看见了!」陈板指出,因为市长林智坚的努力,隆恩圳开始被谈论,即便建设过程有各方不同见解,但过去埋在地下被认为是「下水」的水圳,总算成为「上水」,被市民所看见。

他指出,在任何先进国家,有打开的水让人亲近非常重要,水一旦打开了,人民就无法接受他再被盖起来,因为整个城市的美感都在此,隆恩圳就是如此,现在的改变只是开了头,未来也要下一代一点一滴地去累积。

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硕士谢惠竹曾撰写《日治时期新竹市区水圳的变迁》,她指出,新竹市的水圳绵密,有些看得见,有些潜在地下,在日治时期时更广泛做为工业使用,包括引进现在位于巨城糖厂,以及酿酒厂碾米厂水车,与工业是密切连结,更造就了科学园区,但在灌溉功能式微后,却常成为城市的排水道,或甚至是加上盖,现在能用各种方式让人民知道,水圳其实与自己很接近,她乐见其成。

新竹县两河文化协会理事长吴声淼说,国家与城市的发展都起于水源,不是港口 就是河岸,现在普遍对河流生态、水环境逐渐重视,但在台湾社会习惯将不好的东西由水排掉,但同时又喜欢国外漂亮的水岸,这是需要时间逐渐扭转的地方,新竹市在这块做得很好,越来越多人喜欢到亲水环境活动,在市长的领导下,新竹人不用到日本,就能享受与哲学之道相仿的水环境。

新竹市民政处表示,新竹300系列论坛后续两场包括6月26日「地域性构筑」请到知名建筑师群包括王俊雄林圣峰、田中央、周书贤林友寒黄声远林伯阳与谈,6月27日「城市愿景看见2050」同样邀请建筑专家谈城市美学,包括曾成德、吴汉中许晋志须部恭浩、赤松珠子,欢迎市民踊跃参与。

新竹300城市博览将于7月21日到29日一连九天举办,展览主题包括光辉城市、酷暖城市、自造城市、不老城市、超萌城市、漫游城市,以用视觉味觉互动式体验,多面向呈现新竹的精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