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航太4.0启动

【文/吴冠彻

从第一架国人自制战机国号开始,台湾航太所蕴藏的能量早已展露无疑,尔后由汉翔(2634)成为中心,加上既有的精密机械加工聚落与技术,从国防跨入民用业务,航太产业逐步堆叠,发展到如今的面貌。随着航太需求步入黄金五年,二○一六年台湾整体产值将迈向千亿元大关供应链在手订单展望正面的背后,面对新兴国家崛起的竞争,产业升级导入工业四.○与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将是台厂努力走的下一步棋。

航太工业强国之本

大选在即,候选人讲得一口好政见念兹在兹的产业升级成为各方的重点。来自红色供应链的加入,过去惯有的生产模式已难以抵抗,升级确实迫在眉梢。产业升级大致可以由两个面向来看,首先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加重高附加价值产品布局,其次则是发展新经济如政见中力推的生技文创新创产业。

一直以来台湾以代工见长,从3C电子、精密金属加工等,曾经是经济成长的骄傲,也是业者根基所在。特别是,台湾缺乏广大内需支撑,品牌发展天生条件就不如他国,使得传统代工成为产业主轴。然而,在中国业者大举入侵,多空局势逐渐受到扭转,台厂喘息压力加重,朝向高附加价值、门槛更高的产品生产,甚至是由OEM跨入ODM,增加客户依赖程度,并导入工业四.○自动化生产,对于产业升级的彰显,相较新经济以政治正确为出发点,将是直接且容易对于实质经济有所挹注的。

当中,航太工业的升级具备火车头的效果,综观全球先进国家,多数皆以航太为其核心发展,甚至亚洲中、日、韩等国近年来也积极投入研发。主要原因来自于航太技术,除了在既有的应用面上之外,对于周边其他产业的发散与带来的效益远高于投入的成本。尤其是,航太精密加工不亚于传统车用零组件,要求的精密度不良率,以及需要通过的认证包括AS9100、航太特殊制程NADCAP等,皆为更高一等的标准,其背后所累积的技术层次,成为强权国家发展的本钱

回顾台湾于航太产业的发展,早期由汉翔前身航发中心开始,研发出国人首架自制的经国号战机,自此开启了大门。同时,近年来在国防预算持续降低,汉翔开始着手投入民航业务,并担任领头羊扶植旗下卫星工厂,也让产业聚落逐渐完整,推升航空产业总产值每年稳定成长,至二○一四年底已达八七○亿元,同时在一六年将有机会挑战千亿元大关,对照全球产值达七千亿美元,目前台湾比重仅○.四%,显示未来成长仍有很大的期待空间。

源自于过去日治时期所带来的技术,台厂精密金属加工具备成熟度,产业聚落「南钢铁、中工具机」分布明显,发展上拥有一定利基点。而过去航太工业如同汽车产业一般,供应链体系同样封闭,随着欧美大厂在生产成本考量,订单逐步流向成本较为低廉的新兴国家。当中客机生产成本分布,以机身占比三八%最高,其次为发动机二七%,在机身与发动机合计成本比重超过六成,国际大厂释放出的主要订单来自于周边相关零件,成为台厂最主要耕耘的区块

新机需求历来高峰

国内发动机零组件包括汉翔、长亨、晟田、宝一机体结构件公准、事欣科、F-jpp、F─东明等。同时,其他如原料、内饰件以及工具机台,台厂皆有布局,对于国际大厂的采购可以提供一站式购足的全面服务,也让台湾供应链一直扮演着亚太区要角之一,并随着汉翔民营化及挂牌上市,资本市场开始看到另一面的台湾之光。(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86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