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双碳”是挑战 发达省市或取消燃油车上牌
本站汽车6月11日报道 6月10日,主题为“先手”的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于合肥开幕。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将有超过40场演讲、17场议题讨论,预计超过150位中国汽车产业先锋思想碰撞,共话新汽车时代。
在第二天论坛的上午,轩辕之学校董、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先手思维为汽车产业“育先机、开新局”》。
徐和谊表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先手思维的战略定力,加大合作共享的力度,做好合作汽车低碳的先手布局。”
“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要在2030年达成,汽车产业界表态要提前两年,掰手指头算,“十四五”,最多到“十五五”,这期间要完成碳达峰,这个重任相当之大。我还听说,目前一些先进的发达省市,可能会很快将提出取消燃油车上牌。总之,围绕着“双碳”,对未来燃油车的发展、使用、制造等等,以及对整个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不是开玩笑的,摆在眼前了。更重要的,肯定是摆在“十四五”五年规划当中,也会让我们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徐和谊的演讲实录:
一年一度的汽车蓝皮书论坛又来了,这次举办地放在合肥,我非常同意尹同跃刚才所说的,我也认为这是贾可博士很富有眼光的一个安排。
2020年,整个汽车销量从4月份以来,持续保持增长,大家可能记忆犹新,当时不管是中国国内的疫情,还是全球的疫情,是多么的严重。从去年4月份以来,汽车销量保持增长,全年下来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响,在这当中,新能源汽车甚至可以说创造了新高,整个汽车行业总体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
去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主题定的是“冬芽”,今天来看,我觉得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经住了寒冬的考验,于危机中育先机,我想这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的先手思维。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先手”,我想在这里和大家重点地来分享我对于“先手”的三点思考,这三点思考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围绕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谈的。
第一、保持先手思维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从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又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增强。从2015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显著,先手的战略思维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优势。
这些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市场上出现过不同的声音,大家可能还记得,在2019年,两年前,我们也经历了短暂的下滑,一些企业经历过至暗时刻,但我国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在疫情冲击下,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创造了历史新高,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较大,未来长期向好,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任何细小的意志不坚定,都可能让我们失去先手的优势,所以我们要保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定力,始终掌握发展先机。
第二、用开放合作共享先手优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飞速建设,也离不开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更离不开全球汽车生态的协同发展。
在行业内,我们要以合作共享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在换电市场上,蔚来汽车和北汽新能源,可以说是换电市场的先行者,北汽新能源重点聚焦在运营车辆的换电服务,蔚来汽车则侧重私家车领域,蔚来和北汽在换电的标准制定、换电站规模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手优势。但具有这些优势,肯定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应该继续地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将换电经验、标准等一系列先手优势共享给大家,共同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来共同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行业间,汽车产业也要持续地加大跨界的协同力度。近年来,互联网、消费电子等头部企业纷纷地进军汽车企业,这对传统的车企来说其实是好事,造车新势头给传统的车企带来很多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商业模式;传统车企也会在造车的经验和产业链统筹上,对造车新势力,形成优势互补,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应继续加大合作,加强交流。
国际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要积极地融入全球汽车的价值链,将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先手优势共享给世界汽车产业,不断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中国汽车标准,来带动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第三、汽车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做好先手布局
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各行各业积极响应,中国汽车产业也做出了重要的承诺,提出要在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和新的增长极。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做好销量和质量的权衡,新发展理念需要我们汽车产业在全生命周期贯彻低碳发展战略。在过去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可能更关注汽车的产销量多,越多越好;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更需要关注汽车由生产、使用到最终报废回收碳排放的少,越少越好,从多到少的观念转变,是中国汽车产业开新局。
比如说新能源汽车,它的动力电池,按照电池寿命8年左右来算,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会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国内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会有42万吨动力电池需要回收。但我国动力储能电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体系还不健全,相关的电池回收标准和产业链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都需要做好先手布局。
在这里我也有个预测,未来每个中国家庭,在家电方面,更多的家庭肯定会增加一个小的家电,这个家电设备是什么?就是储能电池或者叫储能电池柜,有壁挂式,更多的是落地式,造型非常好看,并且会逐步的普及。虽然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但是我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半个多月前,中央召开了双碳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可以说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它的意义非常的深远。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先手思维的战略定力,加大合作共享的力度,做好合作汽车低碳的先手布局。在汽车产业历史性变革的分水岭上,共同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一个汽车强国,为我们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和谊先生为我们带了精彩演讲!下面有请轩辕之学同学、未来黑科技有限公司汽车业务总裁邹丽向徐和谊先生提问!您至多可疑问两个问题,请提问。
邹丽:尊敬的徐和谊导师,您好!我们在轩辕大学二期开学的时候,您也给我们做了类似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介绍,我想请教一下,欧洲很多主机厂包括零部件公司都开足马力往前走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在我看来还没有做好特别好的准备,比如宝马、BBA会对汽车零部件里面的塑料和钢材要求100%的再利用、循环利用。这对于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是风险,还是机会?我们作为一汽供应商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徐和谊:在轩辕二期的开学典礼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发言,我的发言谈了两点意见,作为当下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如果对“双碳”和数字经济不学习、不重视、不加以早一点的战略布局,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或者说这个企业要出问题,作为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不称职、不合格的。
今天你的问题仍然是这方面,我也要讲一讲,特别使我感到当下汽车产业生态,对“双碳”的重视程度比较薄弱或者说刚刚起步,这和中央的整体布局,和总书记所提出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管是整车制造企业,还是围绕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乃至售后都要高度重视。
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要到2030年,汽车产业界表态要提前两年,我还知道目前国内的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先进省份有计划提出来要在“十四五”规划末提前碳达峰,必须要带头,必须要率先达成,这样才能保全国2030年碳达峰。掰手指头算,“十四五”,最多到“十五五”,这期间要完成碳达峰,我希望大家认真地学习研究,这个重任相当之大。
我还听说,目前一些先进的发达省市,可能会很快要提出取消燃油车上牌。总之,围绕着“双碳”对未来燃油车的发展、使用、制造等等,都会对整个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不是开玩笑的,摆在眼前了。更重要的,肯定是摆在“十四五”五年规划当中,会让我们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我希望不管是在这个产业当中从业的每一个人,还是相关的媒体、全社会,都帮助呼吁,引起大家共同的重视。时间原因,我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