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难民教授 为土耳其叙童创造未来希望

图、文/慈济基金会 林佳予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但许多儿童却无法过着快乐的童年,甚至因战火逃离家园。7年前从叙利亚战争逃到土耳其大学教授主麻(Cuma Serya),为了帮助颠沛流离的同胞而认识了慈济,从此与慈济共同帮助难民家庭孩童就学,2019年11月主麻教授以第一位叙利亚慈济志工身分上台向来自全球的慈济志工表达感恩:「你们的爱我们送到了土耳其,我们每个月约帮助6万个叙利亚难民,他们因为各位而得到不同的生活。」

2012年从叙利亚逃到土耳其的主麻教授,除了本身与家人分离,看着叙利亚同胞没钱看病、吃饭、付房租,自己也从大学教授变成了难民,无余力协助,四处为同胞寻求援助。2014年遇到曾在叙利亚教过的台湾助教,经引介认识了慈济土耳其负责人胡光中,自此与慈济一起为难民办理慈善医疗教育等援助,目前担任慈济在土耳其伊斯坦堡成立的满纳海国际学校校长,为叙利亚孩童的母语教育尽心尽力。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全球近2590万名难民,超过半数为18岁以下的人士。主麻教授认为,叙利亚战争摧毁了叙利亚的教育根基,这是上百年都补不回来的,没有教育,未来没有希望,特别是在别人土地上的小朋友

根据土耳其慈济志工访视结果,在土耳其的叙利亚孩童为了生存需上街乞讨、或沦为廉价童工,每天工作13小时、只有13分钟休息时间包含上厕所,只为了赚取每个月土币7百里拉,约台币4千多元的生活费。2014年12月起,慈济志工开始在街头地下工厂寻找失学的叙利亚孩子,希望能免除他们将成为文盲命运,一一说服家长:唯有教育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有希望。

▼左起土耳其慈济志工胡光中、主麻教授、周如意,2014年底起,他们在街头、地下工厂寻找失学的叙利亚孩子,希望能免除他们将成为文盲的命运。

▼慈济志工为叙利亚难民孩童办学,主麻教授表示,这些孩子生命重新不一样了。

回忆起故乡叙利亚,主麻教授指出,7年了,我一直想要回我的国家,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很多难民逃出来时只有身上穿的衣裤,带不出来任何东西、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在异国住在很糟房子、做很差的工作。主麻教授说:「他们前途失去光明、孩子无法读书。过去我常常为了我的叙利亚同胞哭泣,因为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直到2014年开始和慈济一起帮助叙利亚难民家庭,并成立满纳海国际学校,让失学孩子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到学校读书。」

2019年11月主麻教授受证为慈济志工,他上台向来自全球的慈济志工表达感恩:「这些失学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读书,过去每天需要工作10几个小时,因为慈济满纳海学校的帮助,这些孩子生命中充满光辉、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他们生命重新不一样。」

▼2019年11月主麻教授以第一位叙利亚慈济志工身分,上台向来自全球的慈济志工表达感恩。

主麻教授提到今年有满纳海学校的学生进入大学,相信他的前途将不一样了,「我相信这些孩子在心里面会永远印着各位对他们的善,他们将会以他们的善回报各位的善,在他们的永生永远不会忘记各位。」

一路陪伴的慈济土耳其负责人胡光中,也是穆斯林,胡光中表示,我们相信所有的人事物都是真主阿拉给我们的「前定」,这跟佛教讲的「因缘」一样。真主阿拉要我们行善,这跟慈济做人道援助的慈善工作是一样的目标

2018年初主麻教授终于取得土耳其国籍,他为家人提出签证申请,一家人终于团圆。主麻教授表示,对我而言,遇到慈济也是真主阿拉给的「前定」,我的宗教告诉我:「全世界每个人都是我的家人」,我的宗教教我:「用善回馈善」,让我成为慈济志工的原因是「承担更多责任」,回到土耳其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叙利亚人,用无私的爱帮助他们,这是身为穆斯林、慈济志工的我必需要做的。

▼2016年台东尼伯特风灾后,主麻教授带动满纳海学生为台湾发起募款。主麻教授表示,我的宗教教我「用善回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