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稻源自珠江流域 杂交培育普及各地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根据今天发表的稻米基因序列地图」,所有稻(亚洲栽培稻)的始祖来自中国珠江流域水稻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主食,与小麦玉米并列「三大」作物,供应全球粮食所需,迄今已衍生出数百个品种

这篇发表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的论文说,第一批栽培稻的品种「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蓬莱米),是由数千年前华南珠江流域中游的野生稻栽培而成。稻可分为两个主要亚种,「粳稻」和「籼稻」(Oryza sativa indica,在来米),粳稻粒短黏性,籼稻粒长而不黏。

稻的起源,是科学界长期争辩的议题科学家对第一种稻出现的时间地点始终争论不休,有人主张,第一种稻出现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两种野生稻同时为人种植为栽培稻。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韩斌为首的研究群汇集了巨大的资料库,来比对稻米基因体(基因组)序列的细微变化,资料库涵盖了各地不同型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446种,粳稻和籼稻共1083种。野生稻是现在食用、贩卖稻米的原生种。

韩斌和他的团队早于2010年11月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水稻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Article)之后,在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又取得新突破,论文同样以Article形式于2011年12月再度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

若干理论认为籼稻与野生稻是各自独立栽培出来的,研究人员说,透过拼出稻米品种的谱系,就能证明这种理论是错的。第一种籼稻应是由粳稻和野生稻杂交培育而成,这个杂交种后来传到东南亚、南亚,农民为适应各地环境,栽培出数种品种,因而产生独特的籼稻。

这篇论文没提到人类将野生稻培育为栽培稻的确切年代。不过,2011年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论文说,第一种栽培稻出现于8200年前,这个时间符合中国长江流域出土的考古证据

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份报告指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选育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并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逆和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等优良农艺性状的水稻。

注:粳,读音ㄍㄥ;籼,读音ㄒ|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