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秦朝兵马俑采「多通道供应链」 「规模经济」避免停工风险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图/资料照)

记者蔡绍坚综合报导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近期有新发现,研究团队指出,兵马俑的生产采取「多渠道供应」(多通道供应)的模式,由多个作坊生产相同的产品,并可能是一种「规模经济」,以减少因技术困难,或停工带来的风险,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前所未有的工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著名科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上发表了有关秦俑生产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马俑生产、后勤供应链管理地球化学证据》。

研究提到,早期学术界曾推测秦兵马俑采用了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大量手臂、腿、头和其他部位进行批量生产,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装,经处理后形成如今所见的形态

研究提到,为深入研究秦兵马俑的生产模式,研究团队采用了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秦俑一号坑内保存的28件文物藏品开展原位无损检测,获取其地球化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陶俑铺地砖陶带圈、沉积土的成分显著不同,这与陶俑原料中大量的砂质羼和料(SiO2)有关,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发生了变化;同一陶俑身体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体部位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陶俑并非为模块化生产,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独立制作。」

研究指出,铠甲武士俑中,带有「咸阳」与「宫」陶文的陶俑,能够从成分上区分开来,这似乎支持了「咸阳」与「宫」代表两个不同作坊的观点,而除了「咸阳」与「宫」外,本次研究中的其他陶俑,有一些表面带有数字或单个字的陶文,还有很多表面没有陶文,这些陶俑的成分与带有「咸阳」陶文的陶俑更接近,或许这些带有其他字样陶文或没有陶文的陶俑也是由「咸阳」作坊所制

研究认为,秦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多渠道供应」模式,由多个作坊生产相同的产品,「宫」作坊的工匠是「中央专家」,拥有自己的戳印,可能负责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是秦俑制作工程中官方「内部供应链」的一部分;「咸阳」与其他作坊的工匠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产品,大多在陶俑上刻划自己的标志

研究强调,这种多样化的多渠道供应链管理,很可能是一种「规模经济」,以便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减少因技术困难或停工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