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门:准备期刊文献报告

文/李镇宇

身为一个大学毕业后直接服役、进入职场一年多又返回学校、然后又经过跨领域的挑战、一连串撞墙期而没有真的跑去撞墙,现在接近毕业离校尾声的研究生,我的心里其实是百感交集。最近老板说要开始交接,他认为我做的东西在毕业之后,如果没有完整交接,学弟妹就不会了。但是我相信一件事,如同在公司上班一样的心得:「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你就不行了,就算没有你一样可以运作的很好。」何况是当研究生这件事,学问的深度理论上没有博士班这么高深,最终目的也不是要拿到世界级的专利或是诺贝尔奖(当然你做到准备直升博士班,我也恭喜你跟无限的崇拜)。真的没有了不起到一个新生独立研究就做不出来。但是如果把交接工作这件事情解读成老板为了省事,一切的理由就豁然开朗了。

我一样认真在准备交接我的研究,我也没有把握继续做我题目的升硕二学弟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年会非常顺利。(我当然希望他可以非常顺利,身为本科系且比我智商还高,应该是可以有自己的成果)但是要交接给新进的硕一,我觉得交接给他我这两年来在「报Paper的心得」可能比较实用。如果不是我小题大做,报Paper真的是一件博大精深的事情。至少对一个研究生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训练,你可以从中学到挑论文技巧、看论文的技巧、英文阅读的技巧、重点整理的技巧与组织知识的能力,从我这篇心得顺便看看怎么投机取巧?请大家容我野人献曝吧!

▲书报讨论,俗称「报Paper」。就是要你用一篇现有研究结果跟大家解释一个完整的研究,分析其方法优劣。(图/李镇宇)

报Paper是研究室之间的角力

报Paper对很多科系可能是必要的经验,挂上书报选读、专题研究等等课程名称之后,每个研究生轮番上阵在所难免。一个系所内每一个老师的学生都逃不过,在上台报告的过程中会遇到老师的问题同学的好奇,如果你不能安全下庄,几次之后可能大家对你的观感就是「这个人逻辑表达能力有问题」。接着研究生的定义就变成「被人研究」,搞不好所上老师或同学对你的能力就有成见了。讲的庸俗一点,我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高尚一点讲,我是好胜心很强的人。我跟我老板曾经很自信的讲过「我哪一次在众人面前报Paper时让师父丢脸?」自我意识到报Paper是实验室研究实力程度之间的角力,进一步影响你老板在这个所上的威信是很重要的。在一开始就提醒上路新手这件事,会不会让人比较积极?

找一篇好报的论文不容易

其实找一篇期刊论文不是很难,每个人不管系所,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是有现成的重要期刊。然后每个期刊本来就有点数(Impact Factor),按照规定挑一个达到分数的期刊文章来报就好。针对点数,所上应该都有规定最低标准,报告之前先确认一下就好。不要选了Paper且最后认真读完,老师们表示这一篇不能报就尴尬了。不能报的原因还有可能文章属性是Review Paer回顾单一主题重要的研究成果、Software介绍新软体或只是研讨会文章,加上时间久远。通常会要的就是货真价实的Research Article,对主题完整的研究,从动机、方法到实验流程、实验材料、结论都完整的报告。目的是去感受这个研究的精神跟创意,然后自己再去做批判性思考。时间久远的Paper不是不能报,而是可能早就有学长之前已经报过,大家要看的是一年以内的新方法。时间久远,可能也是经典的研究案例,你确定你可以报告到这些理论上比你还要熟悉作法的老师、博班学长不会从头电你到尾?

我知道很多人会从论文的页数作为挑选的参考,但是这个方法的实质意义不大。从这个观点,可能相对页数少的Review Paper不见得好报,因为你要看很多的参考文献才能有完整的概念,经过这样而花的时间不会比较少。Software或是Technical Note也是,没有细讲演算法也会让你看这篇Paper是一知半解,知道用什么演算法或是统计方法没有,其他人请你解释一下这两件事情,若底子不够厚很容易就倒台了。我的经验是如果再把报Paper的等级分成系所级或是自己实验室级,后者还勉强可以报Review或是Software。但是还是要准备多一点内容,尤其我研究领域的Software,常常总共只有两页。以时间的角度,要撑过三十分钟到一小时是有困难的。

换题目很正常 要学会习惯

选好了Paper开始苦干实干,要从内容自己组织出完整的阅读心得,这是阶段性的任务。如果顺利完成通常是两个原因:你的理解跟本身实力真的很够,阅读完成很正常。再来就是这篇论文本身真的很简单,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精神真的可以报完。(遇到状况二请小心,等等被人家说报的太简单)「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是我读论文时常出现的感触,一篇论文竟然没办法完全读完,结果可能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我所谓的深陷其中,是指没有当机立断换题目。我觉得这个认知对一个新手研究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生做了一年换题目的事情时有所闻,所以报Paper准备到决定换一篇有什么好意外?我后来的心得是这样,只要一篇Paper我认真看了三次还不行理出个头绪,我就会准备换题目、挑新的Paper。协助理出头绪的方法还包括用手画鱼骨图或者心智图去整理,然后逐一击破每一个关节。所以啦!不要在一篇Paper上耗太久的时间,你自己看了三次都觉得没有收获,真的可以把这一篇提前结案了。不然到后面真的会消耗掉自己的时间还有精神,原本一手好牌被打成烂牌。我的资质很低,一篇Paper要至少完整看六次才能弄出一个井然有序且合乎逻辑的报告。预估使用的时间是一个月,包含投影片制作。所以真的要注意一下被排到的上台报告日期是什么时候

▲心智图可以协助你厘清思绪、整理文章架构逻辑。 (图/李镇宇)

报告时间的掌握

每个人的报告时间都是一样,以一堂课一小时来说,你就是准备可以让你在台上撑45到50分钟以上的报告,还不算老师跟同学的发问时间。掌握好时间是很重要的,太短的报告会让人觉得草率,太长的报告要用到「加时补时时间」也不见得同学都有耐心,会引起大家下课的躁动。报告配合投影片是一定的,投影片的张数跟报告时间理论上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假设学术界跟专业的报告不能用「高桥流」的话,我认为一张投影片平均的时间两分钟,加上标题姓名与最后一张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要撑得过45分钟到1小时的报告,投影片要在25张以上。以我来讲,这个概念评估会不会太多或太少真的履试不爽。

▲准备25张重点投影片,一张讲2分钟,50分钟就过去了。(图/李镇宇)

一张投影片两分钟,我的想法是多数人对一张投影片的注意力加上你的报告,花的精神大概最多只有两分钟。(当然,如果你乱做投影片可能只有三十秒)超过这个时间,也许就没有耐性了。此外,要思考一下这张投影片可能造成的攻防战,投影片上的内容会遇到怎样必问的问题,也许负责这门课的老师是故意问给其他人知道。我认为这是做球给自己杀的时候,故意制造一些他会让自己回答的很有把握的问题,让整个时间一样控制在两分钟。当然做投影片又是另一门学问了,不在本篇心得的讨论范围。

如果只剩下一个星期

只剩下一个星期,即周五要报告,今天已经星期一了。这种状况如果发生在自己实验室的例行性内部论文阅读活动,其实还比较好解决。如果是系所级的,真的请你自求多福。除非你不眠不休加上天赋异秉,本身对要报的东西就有雄厚的基础,一个礼拜就够你准备充分。不然用一星期准备,我真的觉得是不可能的任务。

▲平常读Paper的时候就可以用Evernote对重点的内容做整理。 (图/李镇宇)

如果只剩一星期,然后研究或是外务又很多。我的作法是开始做整理包了,把这阵子所有看过的同主题论文都拿出来,一一报告他们的精随与解决问题的重点(讲自己知道、看得懂的部分就好),加上必要个人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听起来很高深,实际上就是要你不去认同这篇论文,去找可以攻击的地方。个人看法:攻击的方式可以有通则!例如从该研究使用的数据下手,质疑他是不是用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这个数据的特色是什么?从该研究比较的对象下手,质疑这个研究里面用的工具是不是已经有新版?作者故意挑对自己有利的比较,如同商业上的宣传一样。要进一步确认这点,还要留意一下论文发表与新版工具推出的时间,不然这项质疑是没有意义的。

听好了,这个论文大乱斗的方法仅限用在实验室内部论文研究。你要用在系所级报告,建议真的要小心。我觉得可以放在最后个人心得报告的地方,表示你还有做额外的功夫。

不要让论文报告一直打击自己信心

做任何事情本来就是需要建立在成就感跟别人的肯定,报Paper也是一样。但是这中间的奥义也不是我这三千字小语讲的这么简单。追根究柢,就是个人做事情的积极程度加上一点技巧而已。我相信一个每次报告都被修理的人,读研究所读到会很挫折,甚至会觉得毕业非常遥远。毕业典礼到后来真的只是形式,跟大家一起穿戏服当临时演员的一天。

回顾自己刚进研究室的时候,几次内部报告也不甚理想,连流畅度、完整讲完一篇都有问题。到后来学习怎么小小的投机,从挑Paper开始做时间管理,并配合报告时「隐恶扬善」的作法,让自己的曝险缺失少一点,整个情况也不致于像一开始这么糟糕。常常被人家因为报告报得烂而失去自我的尊严,到最后对研究工作消沈实在很不划算。

研究生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个人报Paper的准备方法,就留给你批判了!

作者简介:

李镇宇 Eric Lee,专职资讯工作者。担任多家公司顾问,专长为资讯相关软硬体科技导入与系统分析。兴趣是写作阅读还有旅行,从旅行中观察社会现象。于平面刊物发表之文章无数,内容包含企业管理、资讯科技、旅游文学。

你可以从他的部落格,看到更多的世界。2012年个人最新出版力作iBooks Author上手指南,迈向文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