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逼死几个资优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打醒家长的失心疯

文/维尼艾洁拉

酸酸们平常会追剧吗?公视近年来不断推出自制的短篇电影戏剧,像是《一把青》、《麻醉风暴》、《通灵少女》等都受到热烈回响,而最近也改编了小说制作成一部探讨扭曲的亲子关系的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孩子》。

这部短篇影集共分成5个单元剧,每个都是独立的故事,但故事的主轴几乎都围绕着亲情课业生命,很容易就沉浸在悲伤的泡泡里。或许是亚洲人的教育方式告诉我们,拥有一张漂亮的毕业证书证明你在求学路上都是满分的成绩单,你就容易找到工作、你就可以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你就可以拥有最棒的一切。于是父母安排小孩到最好的私立中学、花了钱请最好的私人家教、甚至舍弃工作全心全意在孩子身边陪读,为的就是希望孩子有个好学历,认为孩子将来会感谢这些栽培

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确定你的孩子真的想要这些吗?你是在帮孩子铺路,还是让孩子完成你的梦想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在《妈妈遥控器》里,这是最让人揪心的一句。母亲不断的让孩子回到同一天,回到让孩子拼命读书、拼命补习的时刻,孩子喜欢的是画画,即使画得再好,她依然认为与其花时间画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多补习几次,将来才能有好的前途,但孩子眼中尽是无奈与绝望,你自以为的好,对他来说只是痛苦。(图/公视提供)

在《猫的孩子》里,亲戚的小孩都是第一志愿,妈妈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面子,请来非常多的家教,并告诉家教「请尽量打,管教同意书我们都同意,这招在他身上管用。」高中生还要这样被体罚,却让孩子的成绩更加退步,因为孩子看不到母亲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反而让他产生恐惧,想要得到父母的关爱,既然只能透过成绩单,那是多么令人难受的方法。(图/翻摄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脸书

而在《茉莉的最后一天》,穿着北一女制服的女孩阳台一跃而下,顶着第一志愿的光环结束生命。妈妈是留美博士父亲系主任,在这样的压力下考上名校却更加痛苦,「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许我创作,但是我所受的教育却逼迫我开始创作。」透过创作,茉莉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但也因为创作的内容,让她走上绝路。(图/公视提供)

考试考差了心情低落,是因为害怕受罚,也因为怕被比较。父母及师长给的压力、同侪之间的比较,或许会成为读书的动力,但也可能是阻力。读书很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找到自己的天赋、长处及梦想,不管是美术、烘焙、木雕、或是运动都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但人生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一味的告诉孩子「我是为你好,不要让我失望。」亲子关系不应该这样被建立,孩子需要的是你的爱,出自内心关切的爱,而你也曾经是个孩子,怀有梦想及天真的孩子!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