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留学趋势:国别分化减弱,美国仍是主流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以及国际形势的波云诡谲,对国际教育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给关注国际学校和留学等相关领域发展的家长和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扰。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了《2020年度全国留学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部分出国留学人员赴境外就读受阻,但根据调研情况,今年9月教育部允许部分中外合作大学和中外合作项目临时性扩招持有境外大学offer的中国籍学生,其政策类似“境内留学”,为就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报告同时还指出,美国目前仍是中国学生本科留学最主流的国家,紧跟其后的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具体来看,美国方向的中国留学生占比44.08%,英国、加拿大分别占比28.19%、17.98%,澳大利亚占比7.93%。
不过,随着中美关系的演变及疫情的影响,英国申请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20年通过UCAS(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申请本科的学生较2019年增长23%。硕博阶段留学,留学分布更显多元化,英国方向居首,占比33.16%,美国方向以25.61%紧随其后,其次为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德国等方向。
而在中国学生出国方向中,在本科阶段美国仍是主流,占比44.08% 左右。英国、加拿大也是不少学生的选择,各占了28.19%、17.98%。澳大利亚相对来说较少,占7.93%。 随着中美关系的演变,疫情的影响,英国的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尤其2020年申请量增长23%。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为子女筹划并实践国际教育之路,国际教育日渐普及,提高了我国新一代人才的视野和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省启动9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境内留学”增额招生
针对我国部分出国留学人员赴境外就读受阻的问题,教育部于2020年9月份正式宣布采取相关政策举措解决新冠疫情影响下部分中国留学生的就学难题,其中包括允许北京等19个省市的约9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性扩招持有境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中国内地(大陆)籍学生等。
教育部要求,这些增额招收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达到学业要求的,仅颁发外方高校学位证书,但可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获得认证。因此,根据教育部政策要求,此次增额招生中国籍学生可以理解为“境内留学”,这是2020年出现的独特留学情况。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司长岑建君认为,中美教育交流目前确实存在很大的变化,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今后一两年中国出国留学的国别走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别走向的比例不会再那么大了,更多中国的学生会走向欧洲、东南亚,包括新加坡;第二是美国会加紧对我们中国学生在攻读敏感专业方面的签证发放。但在所谓敏感专业方面的限制主要还限制于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为主,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为主,对本科生的限制影响不大。
第三方面的变化是美国会对中国留学生的实习签证和工作签证加紧审核。不仅是审核前你资格的审核,通过以后的审核也会加强,过去这方面做得不强,以后会加强。
但在岑建君看来,要辩证地看问题,而在教育全球化下,基本趋势不会变。
美国教育界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趋势不会变
“首先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主流还是不会变的,由于其教育科研的吸引力,美国还是中国留学的第一大目的地国,这个方向不太会变”,他说,“第二个是美国教育界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趋势不会变,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留学增进年轻人的相互友谊和了解。”
此外,岑建君认为今后未来有三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其中包括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从西向东的转移,也就是东移的发展趋势不会变,以及中国持续相好的发展趋势不会变。
此外,报告表示,各类专业留学的占比也反映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比如国内金融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行业不断发展,中美之间上述行业的收入水平在逐渐缩小,但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美之间相关行业的差距,更清楚留学深造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