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旅行必备家私
解说人
邓皓敦.国家交响乐团代理首席
在行囊空间有限的巡回演出时,经验老道的音乐家们除了乐器之外,还有哪些随身必备的物件呢?哪些小道具又能协助他们从容地应变演出前的各种突发事件呢?本期〈剧场ㄟ冷知识〉邀请4位音乐家——谢宛臻、简凯玉、刘凯妮、邓皓敦分享他们旅行必备,也分享他们不为人知的「家私」。
走到哪里都要带把刀
刀,是所有簧片家族演奏家们又爱又恨的工具!簧片的好坏不仅影响演奏者的控制,也与吹奏出来的声音息息相关。想要有好的音色无法单靠市面上销售的现成簧片,就算有得买,也都是出自个人工作室的手工制作,而且吹奏前仍必须调整到自己合适的状态。因此学乐器,自然脱离不了学习制作簧片的命运。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特制双面的刀,连带着箝子、钻子、铜线等都得用上。双簧中间还需要放上一块舌片,以防割到另一面。刀子一定要锋利,这样很薄的地方也能修得精细,刀子太钝很容易把簧片削破。用来削簧片的刀,属于飞航列管的违禁品,因而无法放在随身行李,只能托运。
由于簧片相当敏感,湿度、温度都有可能产生变化,专业的演奏家们必定会多准备几个待命。但毕竟它攸关演奏的成效,因此总需要依现场环境再做捆绑加强或微调。几个必要的材料从古至今都需要,但随着时代的转变,也有更好用的替代品。像是用来将两片簧片合在一起,防止漏气的「鱼皮」,近2、30年渐渐改用水电工用来缠水管防漏水的PTFE止水胶带,不仅成本降低、取得容易,携带也方便。而名为「木贼」,或别名「节骨草」、「接骨木」等的中药材,则是用来细磨簧片表面的材料,不过选号数最细的砂纸,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张纸片保持干爽
从管乐器流出的不是口水,而是吹进管内的热气凝结成水珠聚集而成的。不过,如果没有顺着往下流出去,而是跑到音孔,就会产生水声或杂音。若没有注意积水太多,在台上发出怪声可就糗了。因此,管乐演奏家通常会带着吸水纸,利用空档适时使用。因为怕纸片在台上飞走,有时会撕个几张带身上或放谱架上,有时候干脆带一小包上台。若无法买到专用的吸水纸,也可以用无粉的吸油面纸应急。
顺着毛刷,卡得刚刚好
对提琴家族来说,松香是绝对重要的工具。虽然都说是提琴松香,但是从小提、中提、大提到低音大提琴,使用的成分各有所差异。由于它影响弓毛的状态甚深,选择也不得不慎。松香大致上分为Light与Dark两种,颜色深浅不同、成分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前者倾向让弓滑顺、音色清亮,后者则摩擦力大,有利于快速且节奏强的曲子,演奏者可以依据偏好挑选均匀涂抹。松香最怕过热而融化,巡演携带时一般放在琴盒的隔间里即可,只不过中国的机场安检视松香为易燃物,只能托运。
让乐器消音守规矩
专业的演奏家与乐器分离太久是会焦虑的!尤其乐团在出发前几天就得完成乐器托运,经过长途搭机、抵达到领回乐器,往往隔了好几天。因此想要在饭店暖手又不至于吵到隔壁房间,各式各样的「弱音器」或「消音器」都是法宝。现还有新型静音铜管效果器,整套弱音器与收音麦克风接上耳机,让演奏者可以自然吹奏不用顾虑。此外,如果上台时需要带一把以上乐器更换吹奏,最好带上脚架,以免手忙脚乱导致碰撞受损。
日常小物,却有大大帮助
巡回演出时,许多日常小物看来不起眼,却是演奏者们重要的必需品。例如针线包,别笑它派不上用场,礼服上的装饰比平常的衣着还要多,掉了珠子、钮扣或脱了线,在外地临时找不到救援可是会打乱演出心情的。乐器断弦是提琴演奏家们最大的恶梦,因此备弦不但要随时带着,还要带上舞台。巡演到干冷地区时,嘴唇干裂对管乐演奏家是很痛苦的,这时随身的护唇膏得拿出来从预防做起。一双好穿又能上台的鞋子也绝对不容忽视,否则站在台上,咬脚的鞋子不时传来痛感又无法脱掉,演奏又怎能专心?
本文作者:李秋玫
(本文摘自《PAR表演艺术 7月号第340期》)
《PAR表演艺术 7月号第3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