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西化1980年代達高峰 7年級生大腸癌風險最高

嗜吃富含脂肪的红肉、烧烤、油炸物等食物,易增加大肠癌罹病机率。本报资料照片

台大公卫学院研究发现,台湾结肠直肠癌发生率世代效应显著,一九八○年代出生的「七年级生」罹癌风险最高。学者分析,与台湾饮食西化程度于一九八○年代达到顶点有关,一九八○年代后风险虽趋缓,但依国际经验仍可能止跌反弹,吁政府下修筛检年龄至四十五岁。

台大公卫学院流病与预医所教授李文宗昨发表「台湾结直肠癌发生率的长期趋势:筛检和世代效应的交互作用」,因大肠癌的罹病因子中,高龄是风险之一,公卫模组排除年龄对大肠癌的影响,单纯以世代分析罹癌风险。

女性风险已降 男性仍升

研究发现,台湾结肠直肠癌发生率从一九二○年代开始攀升,一九八○年代达到罹癌最高点,后续罹癌风险虽然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且以性别分析,女性在一九八○年代之后罹癌风险下降,男性仍上升。

李文宗分析,一九八○年代出生的世代即七年级生,罹大肠癌的风险最高,与台湾在一九八○年代饮食西化达到高峰有关,该年代饮食带来的致癌风险与西方一致,也是风险最大的年代,一九八○年代之后出生的族群,罹癌风险虽然趋缓,但仍具风险。

主因是从西方国家同样是世代罹癌风险模组分析发现,一九六○年代之前出生的世代,结肠直肠癌的罹癌风险呈持平或下降趋势,但一九六○年代后罹癌风险却急遽上升,具体原因虽不明,但已成为新公卫议题。

罹癌风险 提防止跌反弹

李文宗说,目前台湾追踪到一九九○年出生世代,尚未发生罹癌风险上升趋势,但仍须忧心罹癌风险随时会止跌反弹。

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说,影响结肠直肠癌罹癌风险的因素,包括人类肠道菌、畜牧业肉品等,不同世代接触的环境不同,可能是造成罹癌风险不同的原因,依研究结果,现在四十多岁民众是罹癌最高风险群,此年龄民众是家庭收入支柱,从社会、家庭层面来看,影响甚钜。

李文宗说,台湾结肠直肠癌发生率于政府二○一○年扩大大肠癌筛检年龄后,发生率从高点下降,显示筛检发挥效益。

研究团队以模型推估,若台湾在二○二五年将筛检年龄下修至四十五岁,至二○三五年,可减一八○六人罹患结肠直肠癌;若至二○三○年才下修筛检年龄,至二○三五年仅能减少四二九人罹癌,吁政府尽速扩大筛检年龄。

大肠癌关键数字 制表/元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