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3D列印客制化骨头、牙齿 「临床转译研发中心」正式成立
重度退化性关节炎可能需要替换人工关节,以往从临床评估、设计量测到制造骨材,昂贵又费时,不过个人化医疗时代来临,工研院携手台大医院、法德利科技与可成生技,今天(15日)宣布成立精准生医「临床转译研发中心」,打造国内第一个「个人客制化医材」平台。
专为精准生医成立的「临床转译研发中心」,以台大医院所接收到的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结合3D列印技术,成为国内第一个可以快速打造个人医疗器材的「个人客制化医材」平台与产业链,有效替代进口产品,开创高阶医材的新蓝海市场与精准医疗新纪元。
▲工研院携手台大医院、法德利科技与可成生技,宣布成立精准生医「临床转译研发中心」。(图/记者姚惠茹摄)
台大医院副院长孙瑞升举例指出,一般骨科常用到的关节和钢板,并不完全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医疗在进步,好的医材就应该为使用者量身定做,而且在地化之后,价格也会比进口亲民,所以台湾产业一定要走出去,结合国际大厂,才能更加进步。
工研院生医所所长林启万也表示,台湾医材产业发达,过去六年就取得408张FDA许可证,而去年台湾从国外进口的医材中,又以人工骨头、骨球、骨板、骨钉、螺丝、骨水泥等植入式医材不断攀升中,因此「临床转译研发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精准医疗的个人化,利用3D列印,客制化更适合使用者的人工关节、人工骨头、牙齿等。
此外,台湾正式迈入高龄社会,「临床转译研发中心」也将可为精准生医产业,打造国内一条龙的产业链,有效替代进口产品,建立起国内高阶医材的专业能量。
▲3D列印出的医材。(图/记者姚惠茹摄)
可成生技董事长刘永隆则强调,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3D列印出的医材,具有孔洞技术,植入人体后,细胞可以融合慢慢生长,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使用可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未来植入式的高阶医材,可以搭配医学影像生产相符的个人化3D模型,就能减少从研发端至临床使用的落差,也更适合人体使用。
对于产业来说,则是不仅可以为台湾在全球积层列印产业链中,寻求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生医产业的创新发展,开创高阶医材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