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4大场所7月起禁供塑胶吸管! 「先外带再内用」逃过6千元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1437更新】环保署废管处接受《ETtoday新闻云》采访时表示,今天上午参加公听会的包括了业者管制对象和NGO团体等共160人,NGO团体建议要加快办理,也觉得应该有更多限制,像是外带也要规范付费取得等,但目前没有强制处分内用,目前环保署是认为,内用不提供的情况下,就能有效的减少一次性塑胶吸管的使用。接下来,明、后天也将到中南部举办公听会,目前有报名的人数约各50人,环保署打算把各界意见整理好后,再研议调整实施内容

▲环保署推动限用一次性塑胶吸管政策,7月起实施。(示意图记者姜国辉摄)

环保署推动限用一次性塑胶吸管政策,7月起包含公部门、公私立学校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连锁速食店等4大类共8000家业者不得提供内用者一次用塑胶吸管,违者可被开罚1200至6000元。针对过去引发争议部分,环保署订定新的「游戏规则」,包含消费者外带却在场内使用,则属「非属内食餐饮」,再次引发环团质疑。

▲3/11一次用塑胶吸管限制使用对象、实施方式及实施日期草案公听会。(图/环保署提供)

环保署今(11日)上午召开北区「限用一次性塑胶吸管」公听会,未来限用塑胶吸管会逐年分四阶段扩大实施,针对先前大家有疑虑的内用规定也做进一步解释。环保署指出,消费者若表示要外带,业者也以外带形式提供,但消费者仍在场所内使用,环署认定「非属内食餐饮」,则不在此限。

台湾人爱喝手摇饮料,新政策将大大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示意图/记者许力方摄)

环保署表示,便利商店不在本次规范对象,但许多便利商店都有提供内用服务,若是设在学校、公部门、百货内的便利商店,只要是内用也不能提供一次性塑胶吸管;材质方面,虽禁止一次性塑胶吸管,但环署明订吸管材质属于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胶」 ,或以纸类等植物纤维为主体、塑胶成分低于10%且可用物理方式分离的塑胶淋膜吸管,不在此限。

▲草案公听会现场,由环保署废管处说明相关规则。(图/环保署提供)

不少业者质疑,内用、外带界定方式模糊,新规定难以执行。全家便利商店指,内用、外带不易区分,环保署虽然明订以「柜台交易」作为区分,但稽查时怎么证明?三商行餐饮公司也问,虽然政府同意可以用生物可分解及或以纸类等植物纤维为主体吸管,但还没有任何一家取得「环保标章」,找不到厂商可买。

▲吸管场所与材质都有不同规定,环保署未来会再做调整。

百货业者也遭殃,未来百货内的餐饮业违规开罚,是罚百货公司而非违反规定的餐饮业者。慈心基金会表示,购买时说要外带,实际买了却到餐厅内使用,结果不受管制, 「等于开了很大后门」,建议应该都要开罚。

环保署废管处长赖莹莹回应,限用塑胶吸管的法令,主要是要让大家习惯,要考虑不同层面,包括业者冲击、改变生活习惯要综合考量,才会先订定这些规范,因此无法一次到位。她说,未来会分四阶段扩大实施,再针对各单位意见研议是否调整,但7月1日的实施时程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