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美好第三人生 心理师建议掌握「333」原则规画生活

心理师刘怡君与个案及家属讨论退休后生活安排,协助双方表达期待与感受,促进彼此理解与形成新的互动模式(示意图,非当事人)。(部苗提供/李京升苗栗传真)

走过努力求学为未来做准备的「第一人生」和就业打拼生活的「第二人生」,迈入退休的「第三人生」,有不少人会觉得顿失生活重心,体力、脑力也大不如前,感慨退休生活没有想像中美好。卫福部苗栗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师刘怡君则建议,只要掌握「333」原则规画生活,将会是最灿烂、活跃的第三人生。

刘怡君分享案例,曾有位60岁陈先生到诊间才刚坐下,就笑嘻嘻地说「我哪有很健忘,只是会忘记太太交代的事而已,而且她老是一直念,好像我做的每件事她都不满意!」。同行的陈太太忍不住说「他只重视他自己想做的,我请他帮忙的事,却做得很随意,我能不生气吗?」

刘怡君表示,上述对话常出现在退休夫妻相处中,过去彼此忙碌于自己工作,并从中获得掌控感和成就感,倘若没有及早做好退休后生活规画,往往就会面临单调无聊日子,而缺乏生活重心,就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生活里各种小事,对彼此期待的落差,就容易演变成夫妻间冲突。

她说,,现代人退休年龄大约在55到65岁间,因寿命的延长,退休后大多还有将近20年日子要过,如何在这个时期发展积极活跃的第三人生,而不是只有吃饭、看电视和睡觉,其实需要尽早且全盘规画。

刘怡君建议从生理、心理和人际关系3个层面着手改善。生理部分包括维持身体健康、控制慢性疾病、适量有氧运动与重量训练、好的睡眠品质。睡不好不只影响白天精神,也会使得记忆力、情绪和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因此若有睡眠困扰要寻求医疗协助,透过药物与非药物兼并的治疗改善。

心理层面则要留意保持情绪平稳、要有能投入的活动或兴趣,不管是种菜、唱歌、旅行,甚至创副业都是很棒选择,可以让生活有重心、获得成就感之外,也能让大脑一直处在有足够认知活动状态中,预防失智症发生。

此外,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无论是保持亲友联系、当志工、偶尔协助照顾孙子,或是养宠物都可以。与人或动物有紧密情感连结,能够避免孤独感对大脑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年龄越长越容易面临同辈凋零,越早开始参与社区活动就能够建立较丰富的人际支持,一起有人唱歌、聊天或运动,有伴也比较能够互相督促鼓励,比较不会偷懒或无聊。

她提到,辛苦工作大半辈子,退休之后的时光更应该好好把握用来创造更多回忆,传承自己的经验或贡献自己的能力,把握3分之1的时间照顾身体、3分之1的时间学习新嗜好、3分之1的时间和人相处或贡献社会,掌握「333」原则规画生活,将会是最灿烂、活跃的第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