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个人申请备审审查原则大公开 掌握「三重二不」5原则

▲招联会归纳「三重二不」原则,做为学生准备备审资料的重要依循方向。(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大学招生委员联合会日前公布「大学针对个人申请入学备审资料审查参考原则」,并归纳出「三重二不」原则;不论是110学年度以上传PDF模式或111学年度以后由学习历程档案勾选提供备审资料,此审查参考原则都可以做为学生准备备审资料的重要依循方向。

教育部提醒,110学年度大学个人申请招生管道即将于3月23至24日报名,并于3月31日公布第一阶段筛选结果,通过第一阶段筛选的考生,依志愿校系规定,于4月2日至12日期间上传第二阶段指定项目甄试备审资料,以及于4月14日至5月2日至各大学参与校系自订甄试项目(如面试、笔试实作)。

招联会说明,校系在审查备审资料时,是从学生提供的资料所呈现的动机行动成果、感想,借此观察学生是否具备解决问题、学习热忱逻辑推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批判思考等一般能力,再综合判断学生入学后是不是能够顺利学习、适应发展;因此,大学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的能力表现,看见考科成绩以外的基本素养

招联会提到,大学审查重心是以高中校内的学习活动为主,因此准备备审资料应以校内学习成果为核心。大学在111年学习准备建议方向更加强化此一原则,除了以修课纪录外,课程学习成果亦为高中校内课程中制作书面报告、实作作品、自然科学领域探究与实作成果、社会领域探究活动成果。

招联会也说,大学重视学生能否从自主学习的轨迹中,用自己选择的资料及适合形式,在备审资料呈现学习动机热情学系的契合度,不会只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与成果。学生不应透过他人或补习班来刻意美化资料,否则校系在审查备审资料时,反而会因为没有关连、失真资料或他人代工文件,看不到学生真实的学习面貌及个人特质,学生也会在参加面试时无法回答审查委员的询问,影响大学对学生的评价

招联会强调,大学对于备审资料的审查一直是「综合评量」,因此学生可以透过不同面向的资料来展现自己的特质与能力。各学系所列的项次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全部具备;学系在审查时,也并非逐项给分,而是以学生所提供的资料情形,据以综合评量,学生不需要过度准备、样样具备。

招联会表示大学对学生备审资料采综合性评量,重视的是学生「从中学到甚么?」;「在其中展现了哪些能力与特质?」而不是只看件数集点计分。因此在准备备审资料时,应简要、清楚呈现,并非以量取胜,同时务必要展现所送资料的学习反思,才能让大学感受到考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