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栖息地?河堤社区藏烂尾楼 20年废墟竟有冰桶、沙发

记者建宇高雄报导

就算是热门住宅生活圈一样会出现烂尾楼,高雄河堤社区附近就有1栋地上8楼的建物,还没全部完工就停摆,这一放就是20年,至今仍无解决方案,变成烂尾楼的原因则众说纷纭,业者指出该土地及建物背后的产权应该很复杂,加上建物无存登记,否则不至于找不到人接手。

▲1栋位于河堤社区的烂尾楼一放就是20年,迄今仍然无解。(图/记者陈建宇摄)

高雄市左营区至圣路、光兴街口有1栋地上8楼的建筑物基地面积有272.5坪,从外观看盖得差不多了,却一直没有盖完变成俗称的「烂尾楼」,特别的是该建物就在高雄知名的河堤社区附近,也可以称为「泛河堤社区」,周边生活机能佳,也紧邻龙华国中及新上国小,在商圈里出现烂尾楼显得特别突兀。

▲1楼内部有冰桶沙发,看似有人使用。(图/记者陈建宇摄)

《ETtoday新闻云》走访附近邻居,一位大楼管理员表示该烂尾楼「无解」,他指称是因为家族意见分歧才盖了一半就停工,后来陆续有里面的建材被偷,因此才加上围篱。不过从外往内看可以看到围篱里摆着沙发、甚至是冰桶等,一副就是有人居住的样子,也不排除有附近邻居把这烂尾楼当休闲场所,或是游民暂时栖身之处

不过变成烂尾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信义房屋河堤店主任林家洋表示,他探访附近邻居得到的回馈是建商财务不佳周转不灵,导致房子盖不下去,就一直摆着没有处理。而根据土地誊本资料,该地也确实曾经遭到查封,但仅1个月时间就涂销查封。

▲这个烂尾楼仅有土地誊本,却因为没做保存登记因此没有建物誊本。(图/记者陈建宇摄)

据了解该建物的建商是「佑盛建设」,曾姓负责人也和誊本所有权人一样,不过高雄多数代销、建商对该建商毫无印象,也找不到该建商曾经盖过的作品。更奇怪的是,市府单位指出该建物以取得使用执照,却没有做保存登记因此没有建物誊本。

没有做保存登记的差别在哪?林家洋表示,由于该建物屋龄已经超过20年,其他建商其实买下来再放个10多年应该就可以适用危老重建,可是该建物没有登记产权,就无法以危老重建处理,多少也会降低其他建商接手的兴趣

京城建设发言人周敬恒表示,从外观看确实不像可以取得使用执照的程度,但也许是变成烂尾楼后遭窃导致外观看起来较原始,研判应该是取得使照后还没去做产权登记就发生财务问题。周敬恒则表示,该建物根本上已无价值,有价值的是土地部分,但也要评估其背后的产权复杂程度,否则接手也没有利润可言。

林家洋则指出还有个解决方式就是由政府接手,由于河堤社区的租屋需求也很旺盛,因此也可以由市府承接改成只租不卖的社会住宅,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青年也能入住机能完善的河堤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