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HIV的距离4】曾觉得自己好脏!他被信仰接纳后醒了:爱滋应该要正常化

▲ HIV几十年来受到污名化与歧视,但目前已像慢性病一样,可控制到不具传染力。(图/记者张嘉晏摄)

记者张嘉晏、杨络悬詹雅婷专题报导

我们每个人,和HIV(人类免疫缺乏病毒)都保有各自的距离,有的是切身般这么近,有的却完全没接触过,因为陌生感形成了恐惧,而众多恐惧堆叠起来,就变成不友善的污名。面对这股排山倒海的压力感染者无论是在就医、工作或是隐私上都处处碰壁。根据爱滋感染者权益促进会的数据,感染者前来咨询心情调适」的比例占第二大宗,面对社会的压力,他们有说不出的痛和无奈。

然而也有许多医疗单位和机构都正为感染者而努力着,例如同志咨询热线就提供匿名筛检、咨询和陪诊等服务,帮助感染者度过心中的那道槛;亦有感染者幸运地处在友善环境中,透过和宗教不断对话过程,调适新身分所带来的变化,进而成为志工的一份子,帮助其他感染者朋友

身为教会二代 曾觉得自己好脏

JC在12年前多了一个新身分—HIV感染者,身为「教会二代」,他从小受到基督教义的教化,认为自己的几种身分之间产生冲突,心里不免袭来一些道德压力。不过从2007年感染以来,他甚至没有需要找咨商管道抒发心情,反而是透过和上帝不断地对话,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信仰排斥,「我发现我的信仰是包容我、接纳我的。」

和某些不好的经验不同,JC在教会表明自己的感染者身分之时,并没有所谓的「卫道人士」加以斥责、抨击,反而是静静地说「那我们来为你祷告吧!」这个经验也让他有所改观,原来教会并不是像他所担心的那样严厉和排斥。

▲再次阅读熟悉的圣经故事,JC多了许多新的感动 。(示意图/pixabay)

从这次的经验,JC也开始把感染者身分和基督信仰结合。回过头来读年幼时就读过的圣经故事,他表示以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动,直到感染后,才对这些读了好多遍的圣经故事有了新的体悟

「写我的名字吧!」从感染者成为志工讲师

JC认为,过去的2、30年中,在资讯没那么发达、防疫没那么完善的时空背景下,政府或是媒体对于防疫,可能会采取较为耸动的宣导方式,大众因而对爱滋产生极度的恐惧,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疾病应该要正常化了。」在这个时代,医药发展已经进步很多,爱滋已不再是绝症,也该要脱离「20世纪黑死病」这样的污名,因此他近几年也积极参加爱滋防治的工作。

2015年,JC在因缘际会之下,投入了「爱滋志工」的行列。身为基督徒,JC起初不免会有一些道德压力,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很脏、很不堪,「这种压力不是其他人给我的,而是我自己产生的。」因此当教会姊妹提出要为爱滋防治而努力时,他表示自己是没有兴趣的,也觉得没那么容易,因为很少有感染者愿意站出来表示「我就是感染者、请来帮帮我。」

▲ 感染者JC。(图/记者詹雅婷摄)

JC笑说,最后他还是在被「半骗半拐」的情况下投入关怀爱滋感染者的行列;慢慢进入状况后,他也了解到身边许多感染者不同的处境,才决定要站出来让大家对这个疾病有所改观。不过一开始投身志工行列时,JC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感染者身分,直到有一次,协会疾管署合作了一个宣导的案子,需要一位「具感染者身分」的讲师来演讲。正当大伙还在烦恼要向哪些单位寻求人力协助时,他的脑中出现了一个声音:你为什么还不讲话

「不然你们就写我的名字吧!」JC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候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伙伴们也准备各自回家再想办法;而他几经犹豫后,才决定勇敢吐出这句话,就这样无预警地「出感染者的柜」了。现场的大家愣了一下之后,似乎还不是很明白,他才毅然表明自己就是感染者。

伙伴们没有想到,自己身边就存在着活生生的感染者,而且他和其他人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JC觉得自己其实很幸运,原以为开口到被接受,会是一段漫漫长路,但伙伴们本来就在为感染者而努力,因此很快就把惊讶的情绪收起来,并且接纳这个事实

▲有了好的经验,JC也鼓励感染者不要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示意图/pixabay)

我很幸运 感染者也应正常和社会接触

在访谈过程中,JC提到了几次「我很幸运」,他身边的朋友对于爱滋病都保有包容且开放的看法。或许其他感染者未必有和他一样的运气,但他也呼吁,感染者应该要开始正常地和社会接触,不需要把自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当然你可以选择不讲,但是没必要让自己陷在纠结的情绪里。」

JC也表示,无论是基督徒、佛教徒男性女性,甚至是跨性别者,无论性倾向为何,并非哪些特定族群感染机会就比较高,爱滋只是个疾病,也已经像慢性病一样可以被控制。即便如此,去污名化仍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距离爱滋很遥远、不了解的人,会害怕是正常的,「但他的害怕不是我能解决的,健康地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与HIV的距离3】面对未知反应...他连家人都开不了口:坦承后却得独自受伤

►【与HIV的距离5】爱滋污名下的「友善医疗」 当感染者遇上拒诊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