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醫療決定上路5年簽署不到1% 醫師:諮商助拉近親子關係
恩主公医院医师施子健说,预立医疗咨商门诊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协助,核心理念是让病人在健康时,提前思考人生最后一哩路的医疗处置。图/恩主公医院提供
社会风气渐开放,谈死亡不再是禁忌。近年世界各民主自由国家吹起「预立医疗照护咨商」(ACP),核心理念是让病人在健康时,提前思考人生最后一哩路的医疗处置,确保病人无法表达意愿时,需求和愿望能被尊重和执行。新北恩主公医院2019年成立「预立医疗照护咨商门诊」,2019年至2023年门诊咨商人数405人,完成注记达403人,咨商对象最年轻22岁,最长98岁,原本亲子关系疏离的个案,在咨商过程分享想法也解开内心的结,拉近彼此距离。
恩主公医院预立医疗照护咨商门诊主治医师施子健说,台湾2000年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赋予末期病人拒绝医疗的权利,2016年再通过亚洲首个「病人自主权利法」,将拒绝医疗权扩及至不可逆转昏迷、永久植物人、极重度失智和其他公告重症患者,2019年正式实施后,根据卫福部截至2024年9月最新资料,显示约有8.5万人完成预立医疗决定(Advance Directive, AD),签署比率不到1%,相较美国约37%的签署比率,台湾仍显偏低。
施子健说,恩主公医院自法案通过后,同年即成立「预立医疗照护咨商门诊」,2019年至2023年门诊咨商累计405人,完成注记人数有403人,参与咨商后完成注记率接近百分百。该院咨商对象最年轻22岁,最年长是98岁,年龄分布广泛,希望透过签署医疗决定达到尊严善终目的。为让更多民众了解预立医疗精神,院方透过门诊、社区卫教宣导,及长照机构讲座活动等方式,将安宁疗护观念传达给民众。
预立医疗如何进行?施子健表示,预立医疗照护咨商需要二等亲内亲属参加,曾有一对60多岁夫妻参与预立医疗咨询,找来子女一同参与咨商,原本亲子之间关系较疏离,子女对于被找来咨商大感意外,过程中,子女感受到父母不愿意让他们承担抉择「救与不救」的道德绑架与压力,也体会到父母的爱,充分表达意见后,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
同婚通过后,同性伴侣不只能签署手术同意书,也能共同参与预立医疗照护咨商,在门诊中也有同性伴侣一起参与咨商,彼此担任对方的医疗委任代理人,借由咨商了解彼此面对「人生最后一哩路」想法。
施子健说明,预立医疗门诊收案意愿人须满18岁,门诊单位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及护理师、社工人员或心理师组成,专业人员皆受过预立医疗照护咨商训练课程。完成咨商后由门诊机构将核章过的预立医疗决定书交给意愿人签署,再扫描上传由卫福部在健保卡注记,才算完成预立医疗决定。
「预立医疗好处多!」施子健说,预立医疗可提升病人自主权,面对重大疾病时,充分行使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出符合个人意愿的医疗决策,家属做重大的医疗决定时,也能减少纠结、压力和内疚感,病人可拒绝不必要的维生医疗,减少痛苦及医疗资源浪费。
恩主公医院医师施子健建议,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为自己负责,透过「预立医疗照护咨商」,可提前思考人生最后一哩路要如何圆满善终。图/恩主公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