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30年老建筑 变身森林图书馆

文/冯绍恩 摄影/张智杰

大片透明玻璃帷幕,映照出四周翠绿森林景致,如果单看眼前这栋黑色钢构前卫、现代的建物,你会以为站在某座美术馆前。

事实上,这里的前身是屏东县府文化处,位于民众进入市区必经要道。尽管地处精华区,但因入口处并不显眼,民众常错过。就好像过去的屏东,对「阅读」也总是错过。

对此,即将重新开幕的屏东县总图,特别新建一处新入口,迎着大马路敞开大门欢迎民众。

其实,过去文化处办公室也有图书馆,但藏书规模不大,偶有学生把这里当K书中心。

戏称自己是「老文青」的屏东县长潘孟安坦言,屏东县图书馆不管借阅量、借阅率都不算好,但他坚信,要让这个82万人的「全台第二大县」摆脱「阅读沙漠」的悲情,打造不可缺少的地方软实力。

要拉抬阅读风气,得先从硬体下手。过去屏东没有像样的图书馆,要找地新建并不容易。于是,潘孟安想到县府文化处的旧办公室。一开始讨论了两个选项:拆除重建、拉皮整修?最后仍决定整修。潘孟安说,「大家对老建筑还是有情感。」

岂料,老建物一拆,挑战接踵而来。

屏东县文化处长吴明荣回想,「拆下去才知道,30年前建物结构老旧,到处都需要补强,又要花时间重新设计、讨论工法,」早期的消防法规也跟现今截然不同,为了公安和防疫考量工期至少延宕了七、八个月,如今总算有机会在暑假重新开幕。

五层楼重新规画融合艺文展售

接近完工的屏东县立图书馆,座落绿树环绕的千禧公园,文化处也将周围生态池重新规划,加入小孩游玩共融游具,还有夜间照明的光雕艺术,宽广的户外空间,未来,还可举办艺文活动

而崭新的入口处,除了柜台;还能做为餐饮、美术展、甚至举办出版活动的场地。潘孟安希望图书馆不只是个「能读书」的地方,更要「好用」让0到100岁的民众都能亲近。

念兹在兹的「全人照顾」理念,从图书馆一楼设计细节就能发现。专为乐龄族小朋友设计,楼地板没有明显起伏,设有小孩爬行区,藏书也以童书为主。

二楼则是一般馆藏借阅区,三楼以青少年为主,收藏较多的漫画与小说,还另外规划有一处楼中楼,作为投影空间,未来可在此播放运动比赛。

四楼是融合县内五大族群闽南客家、新住民原住民眷村)的文学馆,收藏许多在地作家作品,例如特别保留的原住民石板屋与原住民文学。五楼则是全新演讲厅,潘孟安担任立委时曾多次来此办讲座,「常常台下空荡荡,只来五个人,让我很伤心!」他苦笑。

特别的是,今后馆藏将全面采RFID系统,每本书都贴上晶片自动感应功能可应用在不同情境。此外,这里还有六都外,唯一的「得来速」还书车道,以及24小时全年无休、免进馆自动还书口馆内更有自动还书架、自助借还书机等设施,让屏东人的阅读更加便利、无负担。

只是,想要提升阅读风气,单靠一间漂亮的图书馆就办得到吗?事实上,除了美感惊人建筑,县府同仁在看不见的软体面,也下了不少苦工

从2018年4月开始,县政府就决定全额补助:通阅免费

甲地乙地还,借阅数大增六倍

幅员辽阔的屏东县,南北最远距离达130公里,以前民众只能原地借还,远距还书还得自付邮资使用率不高。一旦通阅免费,未来书籍往来各处的邮资都由县府埋单。

这个「甲地借、乙地还」的便民措施,一年花不到县府100万元,却在去年大幅提升六倍借阅数,刺激城市阅读风气。

潘孟安总结,希望透过新落成的屏东县立图书馆,全面提升屏东县的文化风气,打破外人对屏东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的确,有了这么一座兼具视觉震撼和打卡吸引力的美丽地标,相信今后民众不再只把屏东当路过垦丁的「休息站」,这座屏东首座县立森林图书馆,正敞开双臂,热情邀约旅客们进来坐一坐,感受不同以往的阅读氛围。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城市学》频道;更多文章请上官网:https://city.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