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BABY LIFE宝宝语言能力大作战

4种亲子互动,让孩子玩出语言力! (图/ 婴儿与母亲提供)

「我家的孩子都听得懂,但就是不爱说。」、「和同龄人比,孩子讲话好像比较慢……」相信小朋友的语言发展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它与小朋友的沟通与社交能力息息相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看似自然而然的发展实则暗藏许多学问,家庭因素、互动机会、语言刺激都会影响语言的学习。想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就要掌握2大原则,让孩子日常中也能玩出「语言力」!

小宝宝一天一个样,今天还在牙牙学语,不久后可能就学会叫「爸爸、妈妈」,这可是许多父母都期待的瞬间。但对于小朋友怎么学会说话?发展阶段是否达到标准却是许多家长好奇与担忧的问题。

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的?

新竹台大分院复健部语言治疗师卢采臻指出,大部分婴幼儿会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说话,借由视觉、听觉以及互动反应的结果逐渐摸索,并开始明白动作和语音背后的意义和情绪,进而发展到模仿说话的阶段。而语言的刺激、互动的机会、家庭的因素以及社经的地位等都会影响说话的学习,其中又以「互动的机会」尤其需要重视,互动的机会愈多,对语言发展的刺激也就愈多。

0~3岁的对应语言能力

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沿着一定的成长轨迹发展,如果宝贝发展落后于同龄人就要考量是否有发展迟缓的问题,千万不要认为是「大鸡晚啼」而错过黄金治疗期。临床上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判断以口说能力为主,卢采臻治疗师也提供了不同年龄阶段对应发展的基本能力给爸妈们参考。

3~12个月时:小宝宝开始会玩弄声音,尝试控制自己的口腔动作,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

1岁(满12个月)时:区别于满周岁前发出的无意义单音节「ㄇ、ㄅ」等,已经能发出有意义的词汇,例如会对着妈妈叫「妈妈」。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指令,如:「坐下」、「不可以」。

2岁时:开始会用简单的片语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妈妈抱」、「吃饭饭」。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疑问句,此时可以向孩子输入一些简单的指令,如:「帮妈妈拿鞋子来。」等。随着沟通的增加,2岁半以后,孩子掌握的句子会愈来愈长,也能理解更复杂的疑问句。

3岁时:孩子开始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而不只是表达需求的片语,例如,玩车时会说出:「车车开到了火车站。」这类结合主词、动词、受词的句子来描述想法和所见所闻。同时,也能听得懂比较简单的故事。

Tips:3岁以前小朋友的口腔动作还在发展,因此发音上可能会有些不清楚,或出现「你、我、他」混用的情形,这些都是正常的喔!

幼儿说话大舌头,关键并非舌系带!

在这段发展的过程中,孩子的发音会随着构音器官(舌头、嘴唇等)与技巧的成熟愈来愈清晰,例如学会翘舌、送气等。基本上,到了3岁以后「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等子音就要发展完全。但也有些小朋友3岁以后仍存在「大舌头」、「臭乳呆」的状况,比如把「阿公」说成「阿东」、「兔子」说成「裤子」。

早前此类问题存在「剪舌系带」解决的说法,认为是因为舌系带过紧导致孩子咬字发音不清晰。但近年研究并不建议如此解决,卢采臻治疗师解释,舌系带过紧并不会影响平时说话的活动范围,除非将舌头伸出牙齿外才会感觉紧绷,只有极少数的孩子需要剪舌系带,即使剪了舌系带,咬字发音的坏习惯不矫正,仍会有发音错误的情况。

她指出,发音不清晰主要的原因是构音器官或发音技巧的不成熟。父母平常将食物剪得太碎、孩子不爱吃韧的东西,都会因为缺乏咀嚼而间接导致构音器官得不到锻炼。因此,父母平常也可以透过孩子的饮食习惯观察或促进构音器官发展的小活动,如:吹笛、用舌头舔在嘴唇上的果酱等。如果到了4岁,发音不清晰的情况仍没有改善,建议寻求语言治疗师的协助。

孩子会听不会说?日常要增加沟通需求

孩子语言发展另一个常见的状况就是「会听不会说」。明明都能理解大人的说话,也会用肢体表达需求,但就是只会几个简单词汇。卢采臻治疗师指出,这是因为受少子化影响,小朋友与同龄人的互动机会减少,缺乏学习语言的大环境。如果成年人又出于疼爱的心态什么都提前帮小孩完成,幼儿的表达能力就会随着沟通需求一起降低。

针对这类情形,卢采臻治疗师建议要多增加孩子的沟通需求,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例如将物品放得比较高、将罐子转较紧,制造孩子沟通的意图。如果担心短时间内无法多次练习、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可以选择使用一些需要反复操作的玩具,如:钓鱼、蔬果切切等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同样的要求,达到练习的效果。

不过长期没有表达习惯的小朋友,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会抗拒、发脾气,尤其初期口语没办法顺利表达,如果爸妈表现得很失望、焦急等,孩子也容易感到挫折,进而拒绝学习。卢采臻治疗师也提醒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求孩子马上能跟着模仿语音。训练初期不一定要将沟通局限在说话上,可以从肢体表达开始,重要的是建立沟通习惯。例如一起玩玩具,孩子想玩可以要求他先举手,同时家长在旁给予语音的输入:「喔,你要玩钓鱼!」,让孩子慢慢将行为与对应的语音连结起来。当孩子发现言语沟通比肢体沟通更容易时,他自然就会开始模仿,也不会产生抗拒心理。

Tips:刚开始的发音不会太清晰,但只要小朋友愿意发出声音沟通,比如「好」、「啊」就已经是有进步喽!

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5个NG行为

排除听力、智力、自闭症等不可控的因素外,照顾者平常生活中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卢采臻治疗师指出,口语的刺激、沟通互动等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而以下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学习语言。

1. 对话时常常轰炸孩子,如:总是一下子提出很多问题,没有给予孩子反应的时间。

2. 语速太快或发音不清晰。

3. 句子形式太长、太复杂,没有配合小朋友的语言能力。

4. 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常占据单方面的主导地位,只给予指令要求孩子遵守,不接受他的意见。久而久之,小孩会养成等待指令、不表达需求的习惯。

5. 常用电子产品育儿、缺乏语言的互动与刺激。卢采臻治疗师提醒,电视节目、点读笔等虽然会发出声音,但不需要进行互动,没办法达到沟通,也不利于孩子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

Tips:点读笔只能作为扩充词汇的辅助工具,且最好在大人的陪同下互动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方言或双语家庭会影响发展速度吗?

在多语言的环境下,也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因为接收不同的语言产生冲突,进而干扰幼儿学习说话。对此,卢采臻治疗师表示,人类的语言中枢非常奥妙,尤其小朋友的可塑性高、语言学习能力强。如果原本生活在多语言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是该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或能表达流畅,基本的语言学习并不会有问题。除非到了2岁孩子都没有对某种语言表现出优势,整体的语言表达发展较缓慢,才要考虑中断多语言沟通,选择单一语言优先输入。

Tips:不要为了双语学习而勉强用不熟悉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或在一个句子中混用2种及以上的语言,否则会混淆孩子的语言认知。

4种亲子互动,让孩子玩出语言力! (图/ 婴儿与母亲提供)

把握2大原则,启发孩子语言的天赋!

所有语言的学习都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想要营造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良好的沟通必不可少。不仅要多和孩子互动,还要把握好互动的原则。在互动时要确保双方面对面,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一来一往地互动。例如:和孩子一起专注地打鼓,互相模仿彼此打鼓的动作,适时地给予夸奖,互动过程中耐心等待他回应。

其次,互动过程中要经常向孩子输入动作、物品对应的语音,注意放缓语速、用简单的句子,让孩子知道动作、物品代表的意思,将语音与所见结合,建构出沟通的桥梁。当沟通这一底层的能力建立起来,后续的语言发展才能无往而不利。

善用亲子互动,让孩子玩中学!

除了送孩子到幼儿园给予大环境外,爸妈如果想要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可以从这些日常的亲子互动中,让孩子边玩边学习!

1. 和孩子玩躲猫猫

透过把自己遮起来,让孩子知道下一个动作是去寻找,从肢体、眼神的接触产生互动,有助于奠基沟通的基础能力,帮助孩子未来发展出互动式的语言表达。

2. 先模仿再扩展描述

当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口语能力时,可以先模仿他的动作或者声音,培养小朋友互动的兴趣。随着幼儿逐渐能说话后,可以重述他说的话,再适当进行句子的扩展。比如他说:「爸爸搭火车」,我们可以加入地点或人物扩展成「爸爸搭火车去奶奶家」或「爸爸搭火车,妈妈也搭火车。」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3. 带孩子唱儿歌

唱歌有助增加词汇、提高表达能力。儿歌的音韵和旋律朗朗上口,对语言学习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4. 亲子共读

如今市面上有不少可以操作的故事书可以作为学习沟通的素材。孩子在与父母分享看见的图片时,可以建立学习与互动的兴趣。而且绘本的内容多元,能够学到更丰富的词汇。不过,最开始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要照顺序看、或想把情节交代清楚,否则孩子可能会因为操作时常被打断或无法专注听完而拒绝共读。绘本毕竟是亲子沟通的媒介,只要孩子愿意跟你分享看见的内容,就达到目的喽!

本文作者:林雁

(本文摘自【婴儿与母亲】2022年12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2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