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培养金钱运用能力 理财观从小扎根

随着时代演进,这一代更容易接受新的理财观,但是讲再多的观念,没有练习还是白费,因此,适度给孩子零用钱花用,是训练孩子金钱观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图/ 理财周刊提供)

你给孩子零用钱吗?你的孩子都如何使用零用钱?以笔者来说,父母很少给孩子零用钱花用,直到大学打工赚钱,才开始有存钱的观念,正确的理财观也是工作以后慢慢学习,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若能提早学习理财,人生会有不同的样貌呈现。

东方的父母亲甚少跟孩子谈到钱,一方面是社会价值观使然,觉得谈钱伤感情,谈钱很俗气、很市侩,明明觉得金钱重要却避而不谈,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理财能力不足,知道理财很重要,但不知从何教起。

生活中机会教育

生活理财,知易行难,有时候连大人都做不到,又如何教导孩子?理财作家江季芸认为,这时候,小孩要改变,家长也要改变,可以寻找优质儿童理财书籍,让孩子自学或亲子共读的方式,大人也可以趁机检视未曾发现的理财漏洞。

「金钱无法与生活脱节,跟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父母不用刻意把金钱观拉出来谈,这样会很别扭,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最好的方式是在生活中机会教育,如买东西、缴学费,或看见一则跟金钱有关的新闻,自然而然分享你的金钱观,同时请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亲子间就能有很多金钱观的交流。

学习取舍 安排优先顺序

至于在什么年龄谈钱最好?江季芸说,「幼儿园时期就可以开始了」,先告诉孩子东西是金钱换来的,「这个要、那个也要,钱没那么多,不能什么东西都买」,让孩子学习取舍和选择,安排优先顺序。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可以慢慢灌输孩子对于「富足」的正确心态,每一个人对于幸福快乐的标准不一样,「我们无须把目标设得很低,过安贫乐道的生活,也无须把目标设得很高,一辈子苦苦追赶,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达到目标时,要知足感恩,进而帮助别人也达成目标,才不会陷入无止尽的贪婪」。

另外,现在有很多躺平族,所谓「佛系青少年」,不在意金钱、什么都不要,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实也不需如此,适当的物质享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厂商研发优质的产品,而个人也会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水平,形成一个良善的循环。

学习规划零用钱 训练金钱观独立思考

上一辈家长没有给孩子零用钱的习惯,随着时代演进,这一代更容易接受新的理财观,但是讲再多的观念,没有练习还是白费,因此,适度给孩子零用钱花用,是训练孩子金钱观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江季芸认为,食衣住行育乐都需要花费,收入做妥善的分配,家庭财务才会更健全,其实就是「制定预算」的观念,透过零用钱,大人可以分享自己如何规划薪水,教导孩子如何规划自己的零用钱。

拿到零用钱,先告诉孩子十分之一存起来,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长大后不容易成为月光族。再来,孩子都会有想要买的东西,十分之三可做为专属的「愿望基金」,剩下的十分之六则作为日常的花用。只要事先把零用钱的用途安排好,就能存到钱、买到梦寐以求的玩具,逐渐培养孩子金钱运用的能力。

过程中,他可能会有透支的情况,钱不够花,下次就会知道要节制,从记帐本分析那些可以花、那些不用花,对于金钱分配就会更有心得。

分辨「需要」和「想要」

「需要有限,欲望无穷」,在消费当中,可以教导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的不同。「需要」是指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如学生上课必须有的书包、制服、鞋子、铅笔等,其他上课不会用到的东西,如零食、玩具,就是「想要」而非必需品。

江季芸说,需要和想要依个人和情境有所不同,划分并非绝对,譬如,玩具和糖果是想要,如果今天举办生日派对,二者就变成需要,教导孩子能够依情境弹性做抉择。

再来,孩子可能受到同侪影响,想要买名牌或较贵的东西,便宜和贵如何拿捏?难道孩子一定得用便宜的东西?江季芸认为,如果两种产品的功能、款式差不多,买便宜的当然比较划算,如果价格差很多,这时可以带着孩子跳出来思考,这件商品到底贵在哪里?从功能方面评估,可以创造出多少价值和利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贵的商品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超过便宜的商品,而预算又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购买。

过犹不及 量力而为

相对的,如果手边资金不够,那么就退而求其次先买普通的便宜款,并可以把贵的商品罗列在愿望清单中,拟定存钱计划,存够钱再来买它,让孩子有努力的动机,靠自己的力量达成目标。

「什么东西都想要,钱就会花光光」,国小阶段的孩子还不适合跟他谈负债,父母只须告诉他,「没有预算绝对不能买,也不能因为想买这东西而跟别人借钱」,另外,有些孩子过犹不及,把吃饭的钱存下来买玩具一样不对,要让孩子「量力而为」,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大人辛勤的工作,努力赚取生活的各项花费,这时也必要告诉孩子,金钱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有付出才有收获,裁缝师、鞋匠、农夫、清洁人员、警察,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所长,以己之力赚取生活所需,可借机会问问子女对什么是有兴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期勉孩子在经济独立之外,也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亲子理财首重沟通

孩子的零用钱,除了父母亲每个月给的零用金之外,还包括奖励金和压岁钱。

有些家长认为,把书念好、考试考好、练习做家事本来就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哪需要给奖励金,江季芸认为,在基本应尽的义务完成后,可以让孩子有适度「赚钱」的机会,这机会可能来自于亲戚或邻居,必须自己熟识的人,比方说,帮忙照顾弟妹、教数学,或帮邻居遛狗等,让孩子认知「想赚钱,就必须多付出劳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个性,总比日后成为躺平族、啃老族好的多。

现代人压岁钱给得大方,叔叔、伯伯、阿姨每位给一、二千元,加起来也是一个可观数字,家长对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回收帮孩子保管,有的任意孩子使用。江季芸建议,父母可视孩子金钱观的程度做不同介入,如果孩子已经落实理财分配(例如十分之三储蓄、十分之三愿望基金、十分之四日常花用),像一个独立的小大人,当然可以让孩子自主管理,但是如果孩子金钱观不够成熟,或父母本身也有经济压力,这时可以跟孩子开诚布公,「你的压岁钱是我付出去的红包换来的,所以一半归你、一半归我」,并协助孩子做好零用钱分配,亲子理财首重沟通,不用害怕跟孩子说。

养成预算分配、记帐、储蓄的习惯

国小的阶段能不能谈「投资」?江季芸认为,应先让孩子养成预算分配、记帐、储蓄的习惯,等到他们明白金钱在生活中的价值及所扮演的角色,再谈投资比较适合,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孩子已经有储蓄的习惯,累积一笔小资金,家长可适度跟孩子分享通膨观念及投资的真义(多一份收入、保障,并非一夜致富),并在父母的协助下,投资适合的金融商品(ETF或基金),做为日后留学或创业的资金。

本文作者:蔡武穆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56期》)

《理财周刊1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