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熟龄理财如跑马拉松 掌握配速拟定策略
理财我最大-宝山会客室 林奇芬。(图/ 理财周刊提供)
许多熟龄族人生大半年华奔走于职场和家庭间,将体力、财力倾注在家人与孩子身上,进入人生下半场才发现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老后生活的经济压力。
即将进入退休阶段的熟龄族,该如何提前准备、做好财务规划,享受多彩且优雅的退休生活?
曾身兼两本知名财经杂志总编辑,有「理财教母」之称的林奇芬表示,许多退休族碍于工作忙碌无暇理财,只做储蓄,等领到退休金有钱又有闲了才开始积极投资,这类人在没有理财经验、对金融市场又不熟悉的状况下,容易面临多重风险。
林奇芬建议读者及早开始学习理财,如此一来,退休前就能为自己打造充足的退休金库,退休后也能做好资产管理。
*熟龄理财力求稳健 投资配置应随年纪调整
熟龄族群还能积极投资吗?林奇芬认为答案因人而异。
会这么说是因为林奇芬过去主要采取保守投资策略,四十八岁时选择「渐进式退休」,除了靠着本业以及演讲、上节目保有收入来源,更利用空档研究个股,在原本的理财配置中加入个股投资,做积极布局。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应该根据个人的理财能力来做评估,但总的来说,投资配置应该随着年龄去做调整。」
林奇芬提供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100减去年龄就等于个人理想的持股比例。
她举例,假设你是五十岁的熟龄族,用100去扣掉你的年龄,代表你可以有50%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若以当前六十五岁的退休年龄来试算,还可以利用退休前的十五年做积极的投资布局,多存一些退休金。
林奇芬表示,随着年纪增长股票的投资占比应该降低,建议改以基金、债券做稳健的投资布局。
*靠着基金、ETF打造退休金库
深耕财经媒体多年,林奇芬有什么独到的理财心法?
她坦言,尽管工作经常接触财经资讯,但工作繁忙鲜少有时间研究投资理财,当时她主要靠着定期定额买入基金或是ETF进行投资。
林奇芬表示,许多人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没有太多的了解,可能听别人推荐、报明牌就买了,又或者想要快速获利、短线操作,却又没有掌握进出场时机,最后惨赔收场。
「市场中,真正靠着股票获利的人只占少数,八成以上都是亏损的。如果没有能力自己操作股票,何不透过共同基金或是ETF来参与股票市场,」林奇芬认为这是最简单、稳定且有成效的投资策略。
接着她进一步强调,投资的目的就是要打败通膨。因此,尽管过去她没有做太多个股操作,但她的基金配置也多属「股票型」基金,企求在险中求稳,创造理想报酬。此外,她也靠着定期定额,拉长线以抵销短时间内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林奇芬建议不熟悉市场操作的理财小白,除了布局稳健型资产,可以试着将二到三成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小试身手」、做积极布局,并同步培养对市场的熟悉度与灵敏度,若尝试一段时间后,发现个股投资的效益明显高于基金与ETF,便可进一步调高股票的投资占比。
*理想退休生活 请自备五成退休金
谈到退休,普遍对于退休金究竟该准备多少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林奇芬表示,最简单的评估方式即是透过所得替代率来计算,「一般会建议所得替代率应该在七成左右。假设退休前你一个月的生活花费是五万元,那代表退休之后你还有三万五千元的可花用资金。」
她进一步解释,退休金的组成通常包含劳保、劳退以及自备金,「劳保这个社会保险所涵盖的范畴,以及企业提拨的劳退通常只能负担两成,若要达到七成的替代率,就代表你要自备五成的退休金。」
五成的占比可说是相当高,然而漫漫人生中需要支出各种生活开销,能够结余的存款可能不是很多,究竟该从何时开始提前准备退休金?
林奇芬分享自身经验,「我个人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过去孩子还小时,多半资金用在养育儿女上,随着孩子长大,负担减轻了,就可以渐渐地把资金转移到退休储蓄。」
不过她还是建议读者,最好在四十至四十五岁之间就要开始为退休做准备。
另外,虽然说建议读者在退休金的预备上,不应该全然仰赖劳保以及劳退,但对于多数职涯长达三十至四十年的劳工来说,这两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林奇芬提醒,符合劳保以及劳退新制族群,年资满十五年以上者可选择一次领或按月领,退休前可评估自身财务规划,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善用金融商品 守护退休生活
除了上述提及的基金与ETF,许多金融机关、寿险业者也推出各式金融商品,提供民众退休理财解方,其中以附保证给付的年金险最为火红。
附保证年金险在国外已是相当成熟的退休理财工具之一,可以想像它是一张投资型递延年金险,意思就是缴费后需要经过一段累积期间,才会开始给付年金;又因为是投资型保单,未来的年金给付金额仍取决于投资绩效。
林奇芬提醒读者千万不要看到「保证」两个字就下手,应该先搞清楚所购买的保单究竟是保证了什么?以目前台湾寿险业者推出的商品来看,多半以保证最低身故给付的保单为主,对于希望达到每月请领、稳定现金流的民众来说,似乎不符目的。
此外,附保证给付机制的保单隐形成本较高,除了契约本身附加费用之外,还需一笔附保证机制费用或是类全委帐户的经理费,建议读者事先加总这些费用,再进一步估算年报酬率多寡,以及是否有购买价值。
熟龄理财就如同一场长距离马拉松,掌握良好的配速与策略,就能为自己打造充足的退休财库,从容迎接第二人生。
本文作者:林怡妏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69.1170期》)
《理财周刊1169.11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