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小镇童年 型塑柯林顿政治理念

希拉蕊.柯林顿小时候芝加哥郊区帕克岭住过的2层楼砖房,附近有「罗德翰街角」(Rodham Corner)标语,标示这里是曾经影响及型塑年轻希拉蕊的地方。

法新社报导,帕克岭(Park Ridge)小镇近芝加哥欧海尔国际机场(O'Hare),希拉蕊在此成长,后来离开上大学,嫁给柯林顿(Bill Clinton),进而在2016年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希拉蕊.柯林顿2003年回忆录「活出历史」(Living History)写说:「我在1950年代的童年及1960年代的政治,唤醒我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奉献服务。」

帕克岭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居民全是白人共和党保守派,这里是希拉蕊.柯林顿世界的中心。

她写说:「我的父母在帕克岭感觉舒适,和其他选择落居此地的退役军人一样,因这里有优异的公立学校公园、三线道街道、宽敞的人行道和舒适住家。」

她在孩童时期,同时接受传统共和党信念和来自外在的对立观点,特别是民权运动理念

与希拉蕊.柯林顿从幼稚园一路到高中都是同学芮基兹(Ernest Ricketts)说:「和希拉蕊一起从学校走回家是我最喜爱的回忆,有许多聊天机会。」

「她老是对现在发生的事件非常感兴趣,对历史也感兴趣。」

批评希拉蕊.柯林顿的人经常批评她面对问题的立场前后不一致,像变色龙,随着政治风向改变信念。

而帕克岭的童年可对她的世界观提供线索,随着与意识形态光谱两边的人讨论和辩论,持续演进。

希拉蕊.柯林顿的父亲休.罗德翰(Hugh Rodham)是忠诚共和党人,经营布料生意,出身工人家庭,他相信小型政府、个人负责及努力工作求收获。

希拉蕊.柯林顿的母亲萝西.罗德翰(Dorothy Rodham)则是民主党人,幼时遭父母遗弃,14岁被迫开始工作,这样的母亲灌输她对陷入无法控制情势的人要有同情心

家中餐桌上,父母辩论各式议题,年轻的希拉蕊政治立场经常居中。她在回忆录中说:「我在父母的价值拉扯间长大,我个人的政治理念反映他们两人。」

母亲艰困的过往启发希拉蕊.柯林顿从政。她回忆录写说:「得知我母亲的童年让我强烈相信,每个孩子都应有机会活出上帝赐予的潜力。」

希拉蕊.柯林顿的母亲热爱阅读,鼓励女儿对智识有同样的好奇。

她儿时友人奥兹古德(Judy Osgood)说:「希拉蕊的妈妈影响巨大。她妈妈总是在一旁,对我们所做的事感到兴趣。」

父母鼓励希拉蕊思考要超越她同年代的年轻女子,她受怂恿要跟着自己的知性兴趣走,及从事运动,那主要是男孩的活动。

另一名影响重大的人物是她儿时的牧师琼斯(Don Jones),1962年带她及教会青年团体去聆听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芝加哥的演说。

提及琼斯致力让帕克岭中产阶级小孩看到更大的外面世界,芮基兹说:「他给了我们以前未曾有过的世界观。」

希拉蕊.柯林顿一直与琼斯维持友好直到他2009年过世,认为他对她影响重大。她也一直与帕克岭孩童时代的朋友有联系。

高中同学安德鲁斯(Mike Andrews)说:「她大致没变,尤其与她所有的高中朋友。」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报导,休和朵萝西.罗德翰1987年卖掉帕克岭的住家。市府历史保存委员会大选前讨论到将希拉蕊.柯林顿的故居订为当地地标,将于选举后询问、评估目前屋主的兴趣。(译者中央社罗苑韶)10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