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祖先「不洁」 日本仍有三百万贱民后代受歧视
▲Google Earth曾提供标示着封建时代「部落民」村庄的日本历史地图,在当时引发强烈舆论。(图/翻摄自网路)
日本的表面没有阶级之分,看似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不过事实上当地仍隐藏了封建社会遗留下的阶级制度,一直到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不愿与「贱民」阶级后代通婚、打交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实地走访位于东京的肉市里一间简朴的屋子,可以看见桌上堆着成叠带有偏见以及歧视的仇恨信函,虽然在这个市场内,有许多技术纯熟、切着贩卖到世界各地高级和牛的专业屠宰业者,不过许多人都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职业,「当人们问我做甚么,我说不出口,因为我不想要伤害家人,我不想要自己的小孩受到歧视。」
据了解,「贱民」阶级又称「部落民」,为封建时代最低下的阶级,多从事如屠夫、葬仪业,以及皮革工人等被视为「不洁」的职业;一直到今天,日本当地仍有许多屠宰场的工作人员,为「部落民」的后代,一名业者无奈的说,「我曾经收一封信,上头写道,你知道为什么狂牛病会流行吗?因为牠们是被部落民杀死的!」
虽然1871年封建制度废除,部落民们获得解放,不过社会上还是存在着诸多歧视,例如,部分民众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部落民通婚,过去大企业拒用部落民的消息也时有耳闻,民间团体于1970年代就发现,不少企业主购买一本300页、详细刊载部落民姓氏与居住地区的手册,用以剔除「不洁的员工」。虽然日本当局立法禁止这样的行为,不过仍有不少人相信台面下的歧视仍存在,而这样的烙印也难以消除。
「部落民解放联盟」调查,目前约有6000个部落民村庄,总人口将近300万。以东京为例,由于新移民非常多,因此原来部落民群居的区域也逐渐模糊,仅一成当地民众表示,不愿意让子女与部落民后代结婚、近半数表示无所谓;不过,在关西地区如京都、大阪,部落民的差别问题仍较严重。联盟人员表示,现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购买「部落民」的姓氏与居住地区手册,多用来调查未来女婿及媳妇的出身背景,「这是现今最严重的歧视,甚至因此而产生殉情自杀的悲剧。」
58岁的肉市干事栃木裕表示,自己过去是个电脑工程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决定找一份离家近、压力没有那么大的工作,「我还记得有一天与妻子的亲友吃饭,当谈论的我的新工作时,他们突然不为我倒啤酒了,态度马上大转变!」即使自己并非「部落民」后代,但是由于在一般人带有歧见的产业里工作,自然而然的也就被分类成「不洁」的一群。
他说,的确,在日本的社会对于工作以及阶级仍存在着歧视,不过还是有许多人渐渐的消除心中的偏见,「虽然我们收到恐吓信函,不过也有许多老师带着学生来到肉市参观,了解屠宰业者们的工作型态、见识他们的专业!」栃木也乐观的相信,对于「部落民」的歧视总有一天会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