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两岸货币清算的急迫性

在第三次江陈会谈,「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原本没有列入会谈内容,但在中国方面的要求下,该项议题纳入会谈内容;据此,我们可以研判,两岸对于两地「货币清算机制」的迫切度,中国远胜于台湾,台湾实在应该更重视该项议题。

这硬梆梆的东西,常引起人们困惑到底有什么重要性,不是透过美元中转就可以迅速换算兑换,干嘛有「直接清算机制」?

事实上,在台湾「货币清算机制」的争论当中赞成者认为,该机制可立即降低台商通汇交易成本,并有助解决台商融资问题,更有利资金回流台湾。

反对者以为,清算机制实施后,人民币将可于台湾大量流通,有危金融体系自主,也可能造成资金加速外流大陆

针对操作面的评估,未来在一对一的两岸的清算方式,虽然不免参考各自对美元的交叉汇率,但主是以即期汇率(或是对美元的短期平均汇率)为参考标的

目前,两币与美元之间的现货交易,均有独立的外汇交易中心。上海的收盘时间比台北晚一个半钟头,如果以每日双边外汇市场美元收盘价基准,必须解决时间差问题,预料初期结算频率可能为每天数次。

至于简单分析,货币清算机制签订后的影响,我认为可以分价格面、结构面、风险面、政治面4大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价格面,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新台币,应有200亿元(新台币,以下同)以上,而在台湾流通的人民币,估计也在800亿元左右,二者累积存量高达1千亿元,两币间无法集中结算,导致实质上台湾资金回流困难。

在价格面,台湾需要清算机制最主要的逻辑,是避开美元中转汇兑的风险;中台之间的贸易汇兑,本应该与美元不必有什么联结;但在没有清算机制下,价差的存在,但在现行机制下造成台商承受过高的汇兑风险,撇开美元对中台贸易的干扰,是价格面最主要的考量

在结构面而言,中台之间贸易额度这么高,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曾表示:「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我们2008年经济成长率就是负2%」,换言之,中国贡献6个百分比的GDP。

一般而言,双边在进行资本跟通货流动时,必须要有「对口」的机制;就好比港口发签证一般,一旦有了清算机制,便能在货币上的议题可以有了正式的「对话机制」,这是至关重要的。

举例而言,双方便能正式讨论「兑换限额」的问题,而非片面自订。

风控面而言,在没有直接清算机制之下,中台之间的远期外汇市场便无法建立;以中美贸易为例,是透过美元远汇市场进行避险,从中美的远期外汇数量便可知道中台之间需要夺大的外汇避险空间。在两岸每年贸易额高达1,500亿美元的情形下,欠缺合理的避险工具实属不妥。

最后就政治面讨论,当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之后,势必让两个掌控「主权」货币的两国央行进行直接性质的对话。

过去,我们都是透过第三地-香港,来间接进行对话,在去年中央银行副总裁周阿定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签订协议,讨论台资银行19分行承作人民币业务便是这样的模式,一旦能够进行双方央行的对话,政治意义不言可喻。

(金融研训研究员孙效孔口述,记者杨泰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