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无解 德国公视:与陆脱钩代价更大、应避免选边

中美角力使欧洲尤其忧虑。(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美对抗并未因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宫缓解,引发国际焦虑,特别是夹在其中的欧洲。继联合国秘书长、前葡萄牙总理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忧心国际分裂为2大集团后,德国公共电视旗下的德视一台(Das Erste)也推出专体报导,指与大陆脱钩代价比与美国脱钩更大,最好作法是避免选边站,同时继续尽力对抗美国掀起的去全球趋势

德视一台在每日新闻(tagesschau)中以「西方正失去经济支配地位」(Westen verliert wirtschaftliche Dominanz)为题,指出2040年亚洲经济总量就会超越北美西欧中欧总和,其中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分量会增加最多,而其中最大经济体和动力来源是中国大陆,研究机构Prognos指出,「经济实力平衡由西方向东方转移,可能意味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新规则,而这可能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以中国、美国为主2个集团,将丧失全球繁荣。」

相较于冷战时期东、西方2大集团是意识形态对抗,这次裂解来自于经济力驱动,在已经全球化的环境下,影响将更为全面,而非仅限政治体制。Prognos指出,若中、美2大集团形成,欧洲加入美国集团会损失22%出口与30%进口,加入中国集团也减少18%出口,即使选择不加盟路线做为第三方独立势力,出口损失也会达12%。

研究作者布尔默(Michael Böhmer)指出,想维持繁荣,最好方法就是让这种情况不要发生:「去全球化对经济将会非常致命。」他表示,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国际分工是现有与持续繁荣基础,但美国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战和各地的产业补贴技术壁垒,损害了全球化经济下所有参与者

BDI(德国工业联会)主席鲁斯甫姆(Siegfried Russwurm)则警告,欧洲与美国疏远可能是永久性的,与中、美双方都维持同等距离,就现况而言是难以达成的目标,因此欧洲需要更加团结,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盟,由欧洲国家共同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寄望中国或美国,因为「欧盟中每个国家,包括强大的德国,和中国、美国比较都是相形见拙的。」

该研究警告,德国只有部分行业为经济的长期变化做好准备,德国在机械、道路能源基础设施、汽车、医疗化学行业有竞争优势,但在未来趋势如人工智慧、量子科学、云端计算、物联网等方面已经大幅落后美、中,应该立刻以改善新创融资条件、提供税务优惠等方式刺激相关业者急起直追。

欧洲衰落、无法再主导世界政局,经历上世纪2次世界大战而确定,但早在第1次世界大战前就有不少地缘政治研究者注意到当时快速崛起的美国,以及拥有广袤领土、资源、人口的俄罗斯,预期欧洲无法再左右自身命运,甚至有史学家将德国发动第2次世界大战意图解释为欲混一欧洲、对抗美苏。这回从经济角度举出类似观点,尽管尚无法验证,但也可反映出趋势,及世界对中美持续对抗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