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蓝绿白合作 才能避战谋和

中国时报社论

去年两岸关系紧张,台海兵凶战危,「战争与和平」成为2024大选重要议题,但多数民意不希望打仗。随着中美高层对话机制恢复,美国多次明确宣示不支持台独,要求和平的主流民意终于让民进党于2024大选后成为双少数政府。选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政协主席王沪宁先后对台释放软讯号,准总统赖清德也表态,希望民共两党良性对话,两岸关系出现松缓迹象。无论对大陆或台湾,都是难得的机遇,应好好把握。

赖清德选择和平而非战争

民进党主战派鼓吹备战,但多数民意不支持战争,由选后当晚赖清德发表的演说,及民进党近期释出的讯号看来,赖清德政府就任后,将在两岸关系上求稳。他的就职演说不但不会出格,还会在两岸民间交流问题上有所作为。如果这些讯息正确,代表赖清德选择和平,而非战争,多数民意应该会支持。

台海战争一触即发绝非危言耸听,外有美国右翼势力企图引爆两岸冲突,削弱中国崛起的力道,内有两岸民粹势力制造对抗冲突,两岸长期以来的政治分歧愈结愈紧。蔡英文全面对抗大陆,为求自保,只好依赖美国救亡图存,对内滥用立法院多数席次强行通过《反渗透法》,让两岸交流背负原罪。大陆解读为「渐进式台独」,并采取强硬作为,展现反独促统的决心与实力,两岸关系落入恶性循环。

习近平与拜登两位领导人都不想打仗,两人也有一定的互信,让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较为谨慎,在美国管理下,大陆对赖清德实现法理台独的担心降低,愿意对台湾社会展现较温和的态度。但美中关系并不稳定,拜登连任之路荆棘满布,经常被迫向保守派妥协,如果川普当选,中美关系势必重新盘整,变数非常大。无论台湾或大陆,都必须有「两岸关系两岸自己处理」的觉悟与决心,不能交给美国办,不想打仗的多数民意更要清楚这一点,大声说出自己的心声。

作为一个自许「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面对《中华民国宪法》与国旗宣誓就职,理应从中华民国总统的高度处理对外关系,包括两岸关系,不去实现法理台独。总统是最后决策者,即使国安团队独派色彩浓厚,也未必表示他准备实现台独,只能说「独」是他的本性,「不独」是他的理性。

记取陈水扁的教训,他2000年第一任就职演说,出于理性对大陆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但很快就自食其言终止《国统纲领》、主张「一边一国」、推动正名运动,赖清德会不会是另一个陈水扁,要看未来的发展,包括和国民党的关系、与大陆的互动及美中关系的变迁。

朝野合作处理好两岸关系

大陆并不信任民进党,对赖清德更没有信心,习近平与王沪宁对台释放软调,只能说大陆领导人以大局为重,绝不表示会放缓反独与促统的压力,未来只会更坚定贯彻一个中国政策,解放军「战备警巡」会更靠近台湾,对台湾极限施压,考验赖清德会不会复制陈水扁经验,让大陆进一步取得武统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台海兵凶战危基本态势并未改变,避战、和平与交流是两岸关系最高价值,赖清德希望缓和两岸关系、有意开放两岸交流,代表他有心谋和。两岸只要开放交流,愈多大陆人在台湾,台湾就愈安全。赖清德促交流、谋和平的用心,两岸都应该珍惜,并促其实现。

台湾人民选择赖清德当总统,让立法院制衡总统,人民的抉择蓝绿白都要尊重。台湾政党政治与民选总统制已臻成熟,朝野政党若能合作处理好两岸关系,借着民间交流渐进相互融合,或能成就「中华文化特色的自由民主制」,进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的一块重要拼图。

两岸要和平,台独不可行,蓝绿白在国家认同层次问题上,其实差距不大,现在是两岸和平最后机会,赖清德要有魄力争取在野党合作,在野党也要有智慧不再为反对而反对,而能携手合作,整合出台澎金马大共识,再与大陆寻求两岸新共识,让两岸在稳定和平的关系下,减少对抗、增加合作、走向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