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薪资负成长 换掉无能执政党

社论

主计总处10月公布薪资统计,今年1月至8月,受雇劳工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质总薪资」(经常性薪资加上加班费等)衰退0.85%,是7年来首次负成长。民进党过去经常吹嘘「绿色执政,品质保证」,近年来各种「国家队」更充斥于百工百业,结果「海水退潮」后的景象,竟然如此不堪,成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光辉十月」。主计总处却推说是出口疲弱加上物价上涨所致,好像都是国际因素,和绿色执政没有一点关系。反正,只要有任何好消息,都是蔡政府英明,而若有任何的坏消息,都是国际景气不佳,这种争功诿过、不求长进的施政态度,着实令人心寒。

资源过度集中科技业

令人心酸的其实不只如此,民进党执政迄今7年多,受雇劳工的平均月总薪资成长了14.83%,但同期消费者物价足足上涨了11.18%,实质月总薪资只成长区区3.65%,平均一年约仅0.5%,趋近于完全停滞。蔡政府每年调整基本工资,根本没产生任何效果。若生产力不提高,再怎么调高基本工资,甚至再颁布《最低工资法》也没用。这种实质月总薪资成长率,不仅远逊于同期间和台湾经济体质最相近的韩国(15.8%)、被战火威胁的以色列(17.4%),也显著低于高薪的美国(9.9%)或加拿大(6.5%),甚至也只有OECD国家全体(5.8%)的6成3。而我国劳工工时却是全球最高的前几名,终年辛苦劳碌之下却得到这种成果,可说是烂到不行。

更严重的是,就业人口比例达60%、总受雇人数高达700万的服务业,7年来的实质月总薪资只成长9.19%,扣除物价上涨后,实质竟然是负成长2%,7年来月总收入呈现「愈做愈少」的离谱状态,真是情何以堪。蔡政府已执政7年多,但受雇劳工的实质总薪资近乎停滞,服务业更是倒退,只能说是十足的施政无能。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应该有三大原因:一是完全不重视产业普遍的竞争力,只关切眼前的出口数据,造成国家资源大幅度地投入资通讯等高科技电子业,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无法获得适当关照,分担产业发展重担;但资通讯产业却只能跟着全球景气随波逐流,整体产业就无力在全球景气下滑时突破或减缓其冲击。

意识形态治国的恶果

其次,是台湾服务业企业家数众多,但规模几乎都属于微小型,政府却相对只有非常微弱的支持,更又多用于鼓励创业,甚至名义上是辅导服务业,到最后受惠的却多是电子业(如协助餐厅使用电子点餐机),造成服务业家数愈来愈多,服务品质多年来提升有限,相关需求却没有因应提高,也不像美、欧、陆有广大腹地来扩大市场,服务业走不出去,市场也就愈来愈「红海」,不仅存活率低且存续艰难,根本无力提高薪资和福利,其结果就是薪资长期停滞。

其三,其实和第二个原因有关,就是原来要扩大服务业腹地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被太阳花学运所搁置,高薪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医疗等无法大量进入大陆市场;也无能签署其他自由贸易协定,来获得其他国家专业服务市场更多开放,无法扩大规模和生产力,故也难以提高薪资。这可从服务业在太阳花学运前一年(2013)到2022年间,和制造业之间的薪资差距已大幅扩大而获得证实。服务业月总薪资原是高于制造业3000元,到2022年已落后制造业3000元,相对而言落后了6000元;而若情况不获得改善,问题会持续恶化。

因此,台湾劳工收入无法显著上涨,并不是业者或劳工不努力,而是执政党选择了不用专业、只用自己人的帮派意识,加上反中仇中政治意识形态治国所造成的恶果。既然执政无能、反中不能旺台,却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台海兵凶战危,那就只能提高人民自主意识,在2024年大选中换党换人执政,才可能突破现状、提升竞争力,来支持台湾各方面的发展。